首页 -> 2008年第10期

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

作者:高会静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改革课堂教学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有意义学习进行探索,促进学生的多方面能力的提高,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在知识的天地翱翔。
  新旧知识的相互同化,相互作用,只有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才能实现。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学习,没有思维就谈不上理解,所以课堂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这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学生的思维。
  
  (一)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来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即参与到概念判断、推理的形成过程、法则、定律、性质的推导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来。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充满趣味的、生活化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和兴趣,激发学生自己去做数学,在做中学。这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保证素质教育真正落实的前提。
  2.要充分利用各种电教、媒体、直观教具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学,乐思。如利用直观演示来揭示“圆周率”的数学概念。“圆周率”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以下两点难以理解:①它是一个固定的数。②它无法用熟知的数来表示。为此,教师可利用圆周率演示器做实验,指导学生分组分别取直径大小不同的圆盘反复做几次实验,并做好记录,使学生明确得到的几个实验数据都约为3.14,从而得到“圆周率”是一个固定的数,其值约为3.14。让学生感到玩中有学,学中有思。这样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发生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
  3.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新旧知识的迁移类推,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及思维的创造性发展。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笔者并没有教学生怎么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而是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归纳概括,使他们通过操作再现已有表象,并通过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教师只适当点拨,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自悟自得。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广泛迁移,灵活运用,从而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得以创造性的发展。
  
  (二)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1.鼓励学生自己提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小学生年龄小,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凡事喜欢问个“为什么”,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学习兴趣的直接动力,是使学生主动观察、思考的阶梯。教师要善于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究知识。在获得结论的同时,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想办法解决。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在问题中延伸,也可以使学生的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一般来说学生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这既是学习的阻力,同时又是学习的动力。对于这些疑难的问题的解答,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结论,而应该尊重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自主尝试的兴趣和能力,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自己解决。如“姐姐10块糖,妹妹6块糖,姐姐给妹妹几块两人就同样多了?”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很快答出“姐姐给妹妹4块,两人就同样多了”。此时,笔者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比一比,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学生通过想想、看看、说说、做做,自己得出结论:姐姐比妹妹多4块,但不能把多的4块都给了妹妹,应给她4块的一半。这样让学生充分展开了思维,培养了他们分析、比较、观察、综合概括的能力。
  
  (三)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1.注重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们的思维高速运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牢固。要想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的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地展开思维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注入生机。这样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充分的张扬。
  2.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要及时鼓励和表扬。学生在展开充分的独立思考过程中,常常会提出许多有创造性的见解。这些见解如能得到教师的赞扬和鼓励,学生就会感到莫大的成功和自豪,而这种积极情感反过来又会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实现有意义的学习,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动手、动脑,变视听为主,为眼、耳、手、脑并用,想方设法让学生多思维、多创造、多发现。教学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学生才能获得知识,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