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提高生物课教学质量

作者:朱小燕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起点,所以中学生物教学应当将学生的“提问”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下面谈谈笔者在这个问题上的点滴尝试。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作为教师,除了培养学生具有用生物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外,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既要勇于提出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也要勇于提出自己思考后所产生的新的困惑、新的问题。前者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活动的参与性,后者可将学习引向深入,并带动其他同学积极参与思考。在新课导入时,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给学生留有质疑问难的机会和时间,让质疑问难融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学生的思维将会不断地掀起波澜,因而质疑问难不应该是一次性的。
  
  那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关键就是设法让学生将要学习的概念与他们的经验建立联系。比如要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那就先让学生认识鼠妇以及它的生活习性,观察鼠妇的生活习性,让学生熟知鼠妇的一些现象。这样学生自然就会想到很多问题了。如鼠妇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光对鼠妇有影响吗?……
  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起始阶段教师不仅应把着眼点集中于自己的课堂提问,还要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为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受到启迪,让学生发现并学会提出问题的方法。问题提出后,学生会产生疑问,但这种疑问的表述未必非常明确。例如,学生想表述光对鼠妇有影响,而做实验时,往往有一部分鼠妇对光的反映不明显,这时候学生就会产生质疑。教师要指导学生将疑问用明确的语言表述出来,来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如能不断地发现问题,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为了让学生享受到这种乐趣,并使之成为学习的一种习惯,笔者采取了如下做法:
  1.激励提问答疑。准备一本提问记录册,由科代表记录提问者姓名、提问日期、问题内容、回答者姓名等。记录的内容、质量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期末总评的重要参考标志,建立起激励机制,以对那些善于提问题和积极探索答案的学生给予鼓励。每周由科代表统计一次本班学生提问的次数,回答问题情况并向全班公布,同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从而形成良好的问答氛围。
  2.自我展示“我能行”。每节课前,都要抽出3分钟让学生自我展示。先由一名“相信自己行”的同学上讲台,让其他同学随意向他提上节课所学内容的三个问题,如果他三个问题回答过关了,他就拥有向全班同学提三个问题的权利,谁被难住了,就必须向全班同学表演一个小节目。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置身于问题的情景中,既要敢问、乐问,又要会问、善问。教师要努力进行旨在强化“问题”意识的教学探索;同时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提问的机会,及时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乐于提问的兴趣。
  3.精彩的问题上黑板。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在每堂课的最后,都要公布下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预习的重点,并要求学生设计好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两种处理:一是掌握预习的质量;二是筛选出精彩的问题到讲台去“亮相”。这就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自我表现和自我欣赏的机会,在讲课时也可以直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减少了“无用功”。
  4.素质培养更重要。学期期末时笔者让学生自己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书,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位公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尽的责任。让学生感觉到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的家园。这份计划书占期末考试的10%,这样的“作业”比答卷子更有教育意义。
  
  (三)积极引导,提供思路
  
  “好问”和“勤问”,仅是“提问”的初级阶段。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掌握“提问”的思路和方向,以达到“善问”。
  1.到生活和生产中找“问题”。生活中的生物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只要稍作留意,问题便滚滚而来,有些可能立时有解,有些可能一时无解,但记下来,日后也许会来个“柳暗花明”。如“针对学校环境中的问题,提出改善环境状况的建议”,“你家里每天产生的垃圾可分为哪几类?其中可以回收利用的有哪些?怎样妥善处理家庭垃圾?回忆一下自己外出活动时怎样处理垃圾的,它们是否会污染环境?”
  2.到实验中找“问题”。做实验并不是为了验证什么,而是为了让学生“发现”什么。因此,在教学中均采用探索性实验,并在每次实验前后都要学生想一想:①所用实验材料和方法是唯一的吗?能否换一换?②实验操作是否最简便?能改进吗?③观察是否清楚?有好点子吗?④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困难或问题,能解决吗?每一次实验之后,笔者都会收到一堆“点子”,当然有些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是,“发现”了比没有“发现”要好,“想”过了——即使是“错”了,也比“不想”要好,何况其中不乏高见。
  3.在想象中找“问题”。世人误以为只有艺术家才需要想象,事实上科学家也需要想象。由于事物发展的阶段性限制,人们不可能对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能一下子准确把握。因此,不妨通过想象提出某种理论,这种尚未证实的理论称为科学的假说,科学假说是人们将认识从已知推向未知进而变未知为已知的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生物史告诉我们,假说方法为各种生物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4.利用其他学科与生物知识有联系的事实和资料,创设问题情景。如“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与化学知识的联系,“呼吸运动原理”、“视觉的形成原理”与物理知识的联系,数学的统计估算某地的一次性木筷消耗量与“讨论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利弊”的联系等。
  学生提出问题有时会超出教师的预料,甚至给教师出了难题,教师不应环顾左右,避而不答,要实事求是,让学生知道教师不是万能的,有些问题可以和学生在课下共同寻求答案。勤奋好学的教师不但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尊敬,而且在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上能起到身教重于言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