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走出“自主合作”学习的误区

作者:邓 静




  “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广泛运用,适应了学生个体发展和培养创新人才的现代教育目标的需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每一位教师都已自觉地投身于改革的实践中,开始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课堂教学在由“教师教”向“学生学”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仔细审视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在采取“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组织教学活动时,由于认识上的偏差,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致使“自主合作”学习长期停留在形式的层面,存在着“形似”而“神离”的现象,走入了某些误区。笔者认为,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只有走出这些误区,并充分发挥教师在“自主合作”学习中的主导作用,才能使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通过研究和总结,“自主学习”存在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主学习等同于自由放任
  
  新课标虽然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但并不等于让学生放任自流,推卸教师的教育、指导责任。相反,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是不容忽视,非常重要的。
  1.新课标把教师定位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就是要求教师要有序、有效地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过程给予适当的引导、扶持,促使学生的学习不断地向新的高度推进。
  2.因为每堂课都带有一定的任务内容和目标指向,且受时间、空间的约束和限制,需要讲究一定的教学秩序和课堂纪律,所以说自主是一种受限制的自由。在自主学习中,教师要组织好课堂,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来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3.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肯定会产生不少分岐,甚至会争得面红耳赤。通常教师的一言堂容易使学生思维狭隘,而学生的自由发挥能使他们思维活跃,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有时学生会钻牛角尖。这时就需要旁人指点,拨云见日。因此,教师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能袖手旁观,听由学生发表自己的谬论,相互争得面红耳赤,或敷衍了事轻轻带过,使双方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容易走向极端化,甚至引发个人矛盾。
  
  (二)合作学习等同于小组讨论
  
  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是指学习者为了完成某些共同任务,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进行的学习。它的外显形式通常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所以,在课堂教学上,很多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合作学习”,让课堂活起来,往往采取将学生分成小组的方式,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学习。于是就形成了教师提出问题,安排全班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同时在教室内巡视,或插上一两句话,意在督促学生积极参与,然后各组由一位同学作小组结论发言,最后教师进行课堂评价和总结的结果。这些简单的小组讨论、小组学习,是否就是“合作学习”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点来看:
  1.因缺乏有效的监控和指导,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或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差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或玩耍、或静听、或走神……没有真正参与学习活动。
  2.小组成员作为独立的主体,其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交流和融合,个体就不能丰富和发展自己,所以,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各自为政的学习,也不是“合作学习”。
   3.课堂评价在这里作为小组学习的评价,对“合作学习”有重要的反馈作用。教师应重视学习活动过程甚至细节,而不仅仅是结果。仅通过在教室内巡视来督促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它不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形成,教师应发挥课堂评价的应有功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以上几个误区,看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上因为教师作用的丧失从根本上扭曲了学习的方向和实质。这是自主学习的实践误区。
  
  (三)如何走出误区
  
  要走出“自主学习”的误区,必须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好学生的自主参与和教师的合理引导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担当好三种角色:
  1.要当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适当调控课堂节奏,尽量保证预定教学任务的完成。当然,课堂“生成”内容要灵活处理。合理控制学生的学习情绪,做到课堂教学有张有驰、动静结合。语文学习既要有愉快的气氛,也需要沉静的阅读和思考。过多的议论、表演,学生的情绪处于极度的亢奋状态,容易产生疲劳,而且会养成学习浮躁的不良习惯。
  2.当好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比如在教学《雨中》一文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且请同学来帮忙解决。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认为课文中有错误。那天下着很大的雨,雨声很大,还有就是下雨了司机应该关上窗户了,那么孩子们大声喊‘请停停’时司机是听不见的。”学生马上进行思考,一个学生举手说道:“课文没问题,你没看见后面一段写了司机往窗外一瞧——这说明车窗是开着的。”后来孩子们还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啊!同学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和看法,课堂气氛开始活跃,绝大多数同学投入到讨论中来了。
  3.当好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这就是说,教师应当自觉地成为学生课堂学习、探究的伙伴,积极、和谐地融入学生课堂学习的各种活动中。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经常采用范读、引读、与学生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参与到学生的朗读活动中去,不仅可以发挥一定的示范作用,而且能够大大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在学生的发现问题活动中,适时地提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挑起思维的矛盾,引发学生的争议,从而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当学生在进行探究活动时,教师更应该积极参与进去。要仔细聆听他们的发言,认真和他们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在这种交流互动中使学生的视野不断开阔,认识不断加深,思维不断发展。同时,教师的参与还能不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新课程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展现了更广阔的天地。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其他的误区,限于时间和篇幅,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只要教师常做教学中的有心人,就会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主体性不断张扬、提升、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惟有如此,才能把“自主合作”学习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