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浅谈历史学科的教育作用
作者:张治清
(一)启迪智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品质
丰富的历史知识能够教人以古论今,以古鉴今;能够提高人们对周围事物,对整个社会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分析判断力。革命导师之所以能够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判断出革命斗争的战略决策,无不是依赖于对历史与现状的认识与把握。例如,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精辟地分析了中国国情,总结建国后几十年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深刻反思,立足国情,在改革开放的大胆实践中,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使中华大地经济腾飞,综合国力增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学习历史既要了解历史过程,更要注重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背景、原因及影响,透过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了解历史发展的本质联系,达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境界,从而明智、明理。纵观古今中外的伟大政治家,无不有渊博的历史知识作为决策的依据和参考。历史充满着思维的睿智,人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深厚的历史知识,认识和把握了历史规律。在审视和总结自己的活动,特别是在政治活动中,其思想撞击的火花和思维辩证的睿智会得到开放和增强,思维逻辑的严密性、辩证思维的灵活性、独立思维发散性都会得到锻炼,从而成为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人。
(二)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人的素质是历史的产物,又给现实以巨大的影响。任何民族都有自身的民族素质,凝结着它自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并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扬弃”,在过去与现在的不断交融汇合中提高和完善,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人类传统美德是现代道德的基础,是建设新道德体系的思想材料,其内涵完全可以赋予现代意义,注入新的生命力。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栋梁,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中小学历史教材中蕴含着大量适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好材料。青少年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饱受古今人物史实,传统美德的感化、熏陶。仅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例则有:忧国忧民、天下为己的大禹、屈原、范仲淹、陆游、林则徐、孙中山;忠于信仰、舍生取义的文天祥、邓世昌、谭嗣同、杨靖宇、刘胡兰;少年壮志,奋发向上的毛泽东、周恩来;身处逆境、自强不息的孙膑、勾践、司马迁;眼界开阔、胸襟博大的张骞、鉴真、陈独秀、李大钊;勤学好问、发奋成才的欧阳修、杜甫、苏轼;崇尚勤俭、廉洁清正的诸葛亮、于谦、徐特立等,还有许多诚信为本、谦让和气、律己修身、大公无私、乐于助人的历史人物与典故。总之,中小学历史教材中介绍的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的道德形象,能使学生从中获得大量健康、高尚、美好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明确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区别标准,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立志做一个有远大理想、赤诚报国、品质高尚的人。
(三)塑造灵魂,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是历史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无论哪个国家的人民都把爱国主义精神看做是一种伟大崇高的传统美德。热爱祖国、忠于祖国是每个公民所应该而且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女革命家秋瑾说过:“爱国之心,人不可不有,若不知本国文学、历史,即不能生爱国之心”。可见,热爱祖国必须了解祖国、认识祖国。历史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最生动的材料。古今中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领域都曾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英雄,留下了无数催人泪下的爱国主义故事。
长达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多少仁人志士用至真、至善、至美的言行维护着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他们的爱国之心、民族气节和价值取向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苏武饮雪吞毡,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留取丹心,戚继光驱逐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血洒疆场,邓世昌与舰同亡,孙中山推翻帝制,张自忠献身抗日,刘胡兰慷慨就义……这些优秀人物的形象,不仅能为学生立志报国树立具体的榜样,而且可使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其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四)熏陶美感,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美是一种心灵体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美育的突出特点是形象性和情感性。它以情感活动为中介,把形象与主体连接起来,并贯穿过程始终。受教育者通过对感情的具体形象的直观感受,激发起情感的活动,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从中受到感化、陶冶,达到受教育的目的。历史学科有其独特的优势,在中小学历史教材中蕴存着大量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审美材料。
历史教材中描述的人的生存环境,文化遗址、化石、岩画、陶器图案、历史人物画像,人类歌颂大自然风光的诗、词、名篇佳句,均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历史教材中的艺术美更是比比皆是。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如月似虹的赵州桥,造型雄健的唐三彩乐舞骆驼俑,卢沟桥栏杆上千姿百态的石狮子,威武雄壮的秦兵马俑阵容,令人叹为观止的云岗、龙门、莫高窟,战国编钟,汉代的金缕玉衣,北宋的孩儿枕,还有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露天剧场,雅典的卫城,意大利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这些美的鉴赏、美的感召,能使学生获取美感,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社会美是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所表现的美,包括人的内心世界美和外在行为美。历史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产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历史学科的社会美往往是以历史人物为中心,并通过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所显示出来的美。如人类通过劳动改造大自然、改造人类本身表现出来的劳动美,奴隶起义、农民起义领袖表现出来的豪放美、英雄美,无数革命烈士表现出来的悲壮美、崇高美,爱国志士表现出来的高洁美,思想家表现出来的智慧美,科学家表现出来的创造美、进取美,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灿烂思想、精神风范、品格情操,陶冶、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能使人的情操高尚,乐观向上,意志坚强,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更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总之,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在教育中的积极促进作用,在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思维品质、道德素质、审美情趣、激发爱国情感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只有把握好学科特点,深入挖掘,精心组织教学,才能使历史学科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