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卧龙深处寻诸葛》历史活动课设计

作者:李自斌 施红军




  [活动目的]
  参观诸葛亮故居古襄阳隆中风景区,以主要遗迹变动为线索了解诸葛亮成长成才的历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发愤立志、报效社会的高尚情操。
  [活动准备]
  学生查阅有关诸葛亮生平事迹的文献资料;联系讲解员,对讲解内容进行要求,使讲解员发挥助教的作用;加强安全、纪律教育,加强文物保护意识。
  [活动设计]
  根据古隆中导游图,按顺序选择符合活动主题的四个景点进行活动。如下表:
  
  [活动过程]
  1.观看《隆中风光片》。在隆中管理处播放《隆中风光片》使学生对隆中全貌和诸葛亮生平有个整体了解。
  2.参观“古隆中牌坊”。(讲解员面对文物遗迹进行讲解,教师适时进行提问启发,引导学生思考)
  (1)讲解员:这个石牌坊,建于1893年,仿木结构,四柱三门楼式,线雕、浮雕、缕空熔于一炉,坊体高大,非常壮观。“卧龙先生何处隐,襄阳城西古隆中。”牌坊就是为纪念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而建,就成了隆中的标志。从建安二年至建安十二年,年青的诸葛亮(17岁~27岁)在此寓居了十年。大家仔细观察牌坊上面刻有哪些内容?(学生仰头四面观读古隆中牌坊,充满兴致)
  (2)讲解员:两边柱子上线雕“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诗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两朝”指诸葛亮先后辅佐刘备、刘禅父子两代。再看两边小门上雕刻着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这是诸葛亮的古训。还有两边门柱上刻的是“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的匾对,这是对诸葛亮一生的功业的高度概括和颂扬。“伊吕”、“萧曹”指的是商朝的伊尹、西周的吕尚和西汉的萧何、曹参,这些贤相都辅佐君主开创了宏伟基业。古牌坊集雕刻、书法、绘画、文学、人文精神于一体,是不可多得的文物古迹。
  老师:诸葛亮是山东琅邪人,也就是现在山东临沂人,为什么徙寄襄阳十年?为什么选在襄阳?
  学生:(发言归纳)因为父亲早亡,年幼的诸葛亮跟随他的叔父诸葛玄投奔刘表才到襄阳。与东汉末年战乱动荡的社会政治环境分不开,还与襄阳地灵人杰的人文地理环境分不开。当时荆州首府襄阳经济繁荣,交通发达,相对安定,南迁学者俊杰与当地士人众多,这为诸葛亮成长成才,了解天下形势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老师:诸葛亮耳闻目睹战乱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他痛恨战乱,激励他少年立志“虽在小隐,未尝须臾忘记天下事焉。”决心“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结束群雄混战,实现国家统一,还人民以安定生活。
  3.参观躬耕田。
  (1)讲解员:隆中位于古襄阳城西郊十多公里处,群山环抱,古木参天,是诸葛亮躬耕苦读的理想之地。(讲解员指老龙洞冲的田地),诸葛亮自称“臣本布衣,躬耕南阳”,指的就是这个地方。(学生放眼望躬耕田景点)
  老师:隆中有哪些地理条件适应躬耕?
  学生:隆中的纬度处于南北交界,气候温和,隆中适中,光照充分,土壤地质优良,很适合南北作物生长。
  老师:诸葛亮根据气候规律掌握了一套种植技术,用老龙洞的水灌溉,种过水稻、麦子、包谷、高梁和其它杂粮。过去的躬耕地现在培育有牡丹、樱花、绣球、紫薇等奇花异草,成为观光之地。襄樊特产襄阳大头菜又叫诸葛菜,就与诸葛亮有关,后来诸葛亮能借东风火烧赤壁也与他在隆中山顶筑观星台练就的天文地理知识有关。
  (2)讲解员:诸葛亮为了掌握拯救国家的真实本领,在隆中博览群书,发奋读书。可以通过他出山后的相业和治国推断出,他在青少年时期既读了儒家的经典,又广泛阅读了法家、兵家、道家、墨家、农家等百家的书,接受了诸子百家的思想,既注意学习方法,又注意学以致用。由于集各家之长,达到知变治世的目的,这为他将来安邦治国打下坚实基础。
  老师:诸葛亮当时在襄阳结交的朋友有哪些?
  学生:(学生回答后,老师补充)如长辈庞德公、司马徽、黄承彦(其岳父),由于情趣相投,既是师也是友,成忘年交,同辈崔州平、徐庶、庞统、马良、马谡、杨仪、廖化等,时常畅谈形势,议论古今,品评人物,切磋学问,相互勉励,关系甚为密切。
  4.参观三顾堂。
  (1)讲解员:诸葛亮在隆中躬耕苦读,拜师访友,讨论时事,集思广益,谋划统一国家的方略,探索“兴复汉室”的道路,经过几年的酝酿,最后提出了一套效力报国、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主张。这是一个充满现实进取精神的施政纲领。(同学答《隆中对》)
  老师:《隆中对》是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寻求统一天下大计时,诸葛亮所作的对答,表明诸葛亮政治思想的成熟。哪位同学会讲“三顾茅庐”的故事?(学生有人自告奋勇讲此故事)
  老师:诸葛亮为什么让刘备三顾茅庐,是一种沽名钓誉吗?
  学生:不是。是诸葛亮对刘备诚意和决心的考验,是怀高才慎择主的体现。
  (2)讲解员:诸葛亮的一席话,所显示出来的学识和才能,使刘备肃然起敬。刘备从诸葛亮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希望和未来,当即便恳切地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诸葛亮也因找到了真正的人主,能够大展宏图而欣然应允。从此,诸葛亮便结束在隆中的生活,离开了居住十年的草庐,跟随刘备到新野,走上了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三顾堂的命名体现了人们对刘备礼贤下士精神的赞扬和对诸葛亮聪明才智的崇敬。
  5.参观武侯祠。
  讲解员:这是人们祀奉诸葛亮的祠宇,最早建于晋朝。诸葛亮出山后,身无宁日,出东吴,战赤壁,进四川,取汉中,平叛南中,五出祁山,最后“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诸葛亮不仅是天才的军事家,杰出的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吸百家之长的思想家,他的一生给人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遗产,特别是他的品德高尚,堪称人世楷模。因此,诸葛亮死后武侯祠香火不断,民间传说很多,历代名家文士纷纷撰文泼墨加以评赞。襄樊“诸葛亮文化节”的举办也是弘扬诸葛亮精神的体现。(同学们纷纷在武侯祠内辨读晋代的陈寿、习凿齿,唐代的杜甫,宋代的苏轼、陆游、朱熹,明代的李贽,近代鲁迅、朱德、董必武,郭沫若等赞评。随后随讲解员走出武侯祠远看“卧龙深处”景点,同学们庄严肃穆,感叹万千。)
  6.交流、畅谈感想。
  (1)老师:我们今天主要参观了四个景点,实际上看到诸葛亮立志、成才、出山、建功的人生历程,对此同学们有何体会呢?(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一二位代表发言,主要归纳如下)
  学生甲:人可生于乱世,但不可乱志,只有早立志,立大志,才能成大器。
  学生乙:读益书,讲务实,刻苦努力才能成才。
  学生丙:交良友,结良师,人能进步。
  学生丁:机遇总是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
  学生戊:要想他日轰轰烈烈,必须今天脚踏实地。
  ……
  (2)老师:我们大家实际上是来自古襄阳各地,今天活动中提到的哪些人物与自己县(区)有关?
  学生甲:推荐诸葛亮的司马徽、徐庶在我们南漳居住过,现有水镜庄,徐庶庙纪念他们。
  学生乙:马良、马谡兄弟俩是我们宜城人。马谡一生唯一的过错是失了街亭,实际上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
  学生丙:庞德公是我们襄阳人,襄城庞公乡就是他的出生地。与诸葛亮齐名的庞德也是襄阳人,他是庞德公的侄儿。还有“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廖化也是襄阳人。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后掌军权的杨仪也是襄阳人。……
  (3)老师:除了三国时代,我们这片沃地还诞生了许多古襄阳藉的历史名人。我们为这些先人而自豪,也为自己生在古襄阳而自豪,让我们携手奋进,在这片古老的热土上,开创辉煌的明天!
  [活动小结]
  此次活动,同学们产生了强烈的爱我乡土感情,决心胸有抱负、努力成才。有同学在《观后感》感言:过去只知隆中风景好,却不知我们家乡孕育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过去只知历史上的诸葛亮,现在却深切感觉到他就在我们身边,精神与我们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