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编辑科学小报促进学生有效合作

作者:王海平




  [摘要]新课程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普遍开展,但存在准备不够充分、交流时间不足、缺乏有效合作等问题。本文介绍一种通过以“学生优化分组、课外编辑小报、课堂交流评价”的合作方式,尝试使小组合作更为科学、人员搭配更为合理、学习活动更为充分、交流评价更为全面、教学效果更为明显。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被广泛接受并运用,给科学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广大师生受益匪浅,并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是,也常出现准备不够充分、交流时间不足、缺乏有效合作,只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等问题。
  为了使小组合作准备得更充分、活动开展得更有效,笔者尝试通过“学生优化分组、课外编辑小报、课堂交流评价”这种方式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编辑科学小报源于学生的手抄报,手抄报操作简单,深受师生喜欢,非常有利于相互合作,并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通过编辑科学小报,可以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帮助学生形成良好预习、复习等学习习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及时汲取新科技知识,增加课外相互合作机会;通过课堂交流讨论,又将学生的课外合作学习收回到课堂,让师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堂内外有机结合,提供相互交流、评价学习的平台。
  
  (一)方式与步骤
  
  1.活动方式:学生优化分组→课外编辑小报→课堂交流评价。
   2.编组要求: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将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编组。学生5~6人一组。每组分工协作,推选小组长、编写员、汇报员。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探究活动、动手操作;编写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编写成科学小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汇报时应控制时间。每组人员一个月轮换一次。
  3.小报编写:每星期出一份,每月有一份专题(均为8K纸)。内容主要是本周和下周课堂教学内容的复习预习,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具体可以是谈感受、体会、学法、教训、出试题或提出问题等。经验交流主要是学习交流体会,如对一个实验或探究活动的体会,对一个知识点学习的感受;对不懂或有疑难的问题提出见解并展开讨论;实验设计可以是对实验、活动的再设计;编写试题或从参考书中选择好的试题和完整的解法等。教师可提供一些材料或学习方法,甚至可以提供样稿,对一些薄弱的小组加以帮助指导。
  4.交流评价:小组成员分工负责寻找材料,精心设计。编写成周报时,需要小组一块共同学习、交流,确定内容。编写小报时小组内学习交流、相互督促评价,小组组长进行记录评比。
  每星期一中午布置展览小报,同学之间通过一星期展览学习、相互交流。利用一节课时间,8个小组组长简单汇报答疑交流→师生对本周各小组进行评价→教师布置下星期任务、提出要求建议→小组总结布置活动。
  
  (二)活动与效果
  
  1.小组合作更为科学。如第二册中“你的身边有哪些噪声污染?采取了什么有效控制措施?”学生先进行调查,收集大量的信息资料,通过思考、编写小报,提出疑问,展开讨论,克服了过去教师不了解学生实际而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的弊端。同时,教师通过小报寻找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及时对课堂探究进行调整,使课堂探究有的放矢。
  再如教材第二册的“阳光下树阴的圆形光斑是怎样形成的”,在课堂内完成这个探究较为困难。让学生课外去完成这个探究活动,如果没有一定的探究要求和探究方法,学生也不易完成任务。而通过编组,学生在科学小报中进行记录活动过程,从而相互督促在课外合作探究,扩大了交流的空间,达到了教学的效果。另外,学生能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研究课题,编写小报的内容不相同,呈现的方式丰富多彩。而且,让学生自行制订研究方案和活动措施,可以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2.人员搭配更为合理。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的编排一般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而开展编辑科学小报活动,分组时尽量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编辑小报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协作,发挥每位学生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个学生学科成绩不好,但是他喜欢排版及绘画,由他负责版面设计,第一次展览就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很多小组都盛情邀他加入。经过这项活动,他对科学学习兴趣大增,对科学学习的积极性也在加大,上课回答问题比原来积极,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存在着差异,疑难问题如能让学生来解释,效果会更好。学生能够解释,往往比教师回答得清楚,因为学生之间有同龄人的语言,又会有更多的方案,能使教师更能了解学生的思维。基础好的学生通过讲解会不断质疑,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清晰;基础差的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增进了感情,同学之间关系也更加融洽。同学之间的帮助、榜样的力量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3.学习活动更为充分。通常教师布置一个任务后,让学生讨论,教室里有时就会出现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假热闹”;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包括规则的介绍、背景材料的准备。因此,通过小报的编写,学生经过了预习,掌握一定探究知识背景,了解了合作规则,活动起来才会活而有序。
  不少活动中教师过度考虑教学进度,呈现问题后很少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久就叫“停止”。这样,小组活动并未真正进入主题。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利用编辑小报可以使时间安排有一定灵活性,可将课堂探究延伸至课外,保证探究的质量,同时能够将探究的结果、过程、体会在小报上与大家交流,克服了现在许多所谓的假探究(只考虑过程,忽视结果或结论)的现象。
  4.交流评价更为全面。在科学小报的编辑过程中,小组可以及时记录成员的表现;通过小报的展览,可以清晰反映各小组的活动开展情况及作品质量;开展小组活动后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全体师生得到教育学习,共同提高。这种组内合作、组际竞争在评价上有足够的开放空间,可以更多注重过程的评价。教师应努力探索一种重过程、兼顾结果的多元化、激励性、民主、开放、动态的评价方式。通过编辑小报组内合作,小组对个体进行评价;通过课堂汇报交流,班级对小组进行评价。这样充分利用激励机制,对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表达能力、思想觉悟等多方面进行及时评价。
  当学生的合作学习有了结论或成果的时候,通过小报及时为他们提供展示、交流和评价的机会,促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上实现交流和递进,得到鼓励与支持,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和合作积极性。通过这种全面评价,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效应。
  5.教学效果更为明显。通过这样有组织的合作学习,有目的地编写小报,有成果的展示交流,学生真正提高了能力。浙江教育频道到我们学校拍摄《不可能的任务》,其中的任务是测学校钟楼的高度,各小组查找资料、请教专家,设计各种方案,在很短时间内圆满完成任务。教师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魅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通过活动,各小组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校园植被调查与研究》和《深水网箱的调查与研究》分别获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二等奖。另有两位学生在寻找资料、请教专家中得到启示,在小组同学帮助下获得国家专利2项。近两年还有不少组参加市里科技活动比赛,获得各种奖项,获奖质量和数目位居全市第一。
  
  参考文献:
  [1]袁运开,蔡铁权.科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科学(7-8年级)[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3]《科学》教学参考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