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感知与记忆规律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作者:尚 洋 王薇薇




  [摘要]为了做到以人为本,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性。根据人的感知特性、记忆规律等指导包含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多媒体教学在内的课堂教学过程,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学习内容,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感知特性 记忆规律 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面对的对象是学生,不论是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还是包含传统教学手段在内的现代多媒体教学,都必须充分考虑教学主体——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特点,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学过程也只有符合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需要,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为此,需要研究人的认知特性、知识信息的有效传递等的规律。在这方面,有学者从人的认知机制角度探讨了如何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本文从人的感知特性和人的记忆规律两个方面论述如何依据这些规律指导教学过程。
  
  (一)根据人的感知特性指导课堂教学
  
  1.感觉的适应和疲劳。感觉的适应是指感觉器官接受刺激后,如果刺激强度不变,经过一段时间后,感觉会逐渐变弱。感觉的适应与感觉的疲劳密切相关。长时间单调刺激、主体对刺激不感兴趣、情绪不高以及主体的生理、心理状态不佳等都容易引起感觉的疲劳,使感觉变弱。
  在教学中,如果授课形式持续单调不变、内容相似,学生就会由于适应和疲劳而对授课内容的感受变弱,教学效果就会下降。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经常地变换教授形式,交叉运用多种刺激形式和变换刺激强度,这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所在。优秀的课堂教学,课件中会交叉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教师还会在使用课件的同时穿插板书、提问互动、讨论等,并且授课语调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而且教师还应通过合理安排授课内容、采用生动的教学和互动形式,努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情绪。
  2.信息传递绩效。信息传递绩效也就是信息有效传递的能力。影响信息传递绩效的主要因素包括信息编码的维量和方式以及学生的主体因素。多维量编码,尤其是同时通过多种不同的信息通道(视、听)进行信息传递要比单维量进行信息传递的绩效高。学生主体因素包括智力水平、对相关知识和基础的掌握程度以及年龄、疲劳状况、对学习内容的感兴趣程度等身心状态。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信息传递绩效,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在多通道、多维量传达信息方面的优势。
  
  (二)根据人的记忆规律指导多媒体教学
  
  1.记忆来源。记忆是人类获取知识、积累经验、进行高级认识活动和发展个性心理特征的必要条件。记忆主要有两个来源:其一是信息通过复述、复习转入记忆;其二是对个体意义重大、印象深刻的事物在感知过程中一次性形成长时记忆。对于课堂教学,虽然第一种来源是主要的,但第二种来源形成的记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更加深刻和不易遗忘,并且不需要学生花费较多的精力进行识记,更容易被接受。因而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突显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并且努力使最重要的内容能够通过第二种来源形成为学生的记忆。
  2.学习程度。学习一份材料用60分钟时间恰好达到能一次正确背诵,则称这60分钟达到的学习程度为100%,如果将该材料再继续学习30分钟,学习程度即达到150%。研究表明,过度学习达到150%,记忆保持效果最佳;低于此限度,记忆效果不佳;超过此限度,记忆效果不再上升。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基础等情况,决定教学内容的多少和难易程度。对于需要学生较好识记和掌握的内容,应在课堂教学中或通过布置课后的复习和练习,使学生的学习程度达到150%左右,在有限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和记忆效果。
  3.遗忘和易记规律。对于知识的学习,根据遗忘的规律采取相应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遗忘,以长时间高质量地保持记忆。对遗忘规律的研究表明遗忘不是匀速的。在刚开始的时间里,记忆信息的保存率急剧下降,而随着时间推移,记忆信息保存率下降速度减缓,并且有少部分记忆信息能够得以长期保持。对于知识的巩固——复习来说,可以根据记忆信息量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规律适时地安排复习,即在刚开始的时间里复习的频率要比较高。如第一天复习多次,开始的几天每天复习一次,在后面的时间里降低复习频率,如隔几天甚至数月复习一次。这种复习方式实用、高效,为目前许多学习法、教学法所采用。教师在授课中时常提及以前讲授过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能够同时加深对当前知识的理解和对以往知识的记忆,是一种很好的复习形式,而对于教学的内容,则可以通过不同性质的材料承载。对于不同性质识记材料的易记顺序依次是:动作、形象材料、抽象材料(文字)。教师应尽量多利用形象材料作为教学内容的表达形式。如果教学内容适宜、教学条件允许,应该多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进行实验,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加强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另外,教师应将所传授的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多举实例,使其成为学生能够理解的有意义的材料,而不是生硬地“塞”给学生。
  此外,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情绪和学习方法等也是影响记忆的因素。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并通过阐明教学目的意义、生动讲解演示和互动等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学习方法方面虽然是因人而异的,但教师可以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给学生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1]约翰·M·凯勒.多媒体环境中动机、意志和成绩的整合理论[J].教育研究,2006,(10):60-67.
  [2]林众,冯瑞琴.多媒体教学中的认知机制[J].教育研究,2006,(7):62-66.
  [3]丁玉兰.人机工程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