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者:金 彦




  (一)什么是个性化阅读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统一的要求、划一的指导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得阅读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灵动与生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随着课改的推进,个性化阅读引起了空前的关注,并成为语文教学改革一面鲜亮的旗帜。所谓个性化阅读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阅读,究其实质就是要求教师尊重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主体对阅读客体认识和感受上的差异,并为之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让阅读过程成为学生个性释放的过程,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误区
  
  1.表面文章的泛滥。在语文课改实践中,有些教师片面地去理解个性化阅读教学,大做表面文章,误以为倡导个性化阅读就是倡导课堂教学的所谓“民主化”与“自由化”。在教学过程中放弃了必要的组织教学,置课堂教学常规于不顾。学生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教师则扮演着一个“好好先生”的角色——学生怎么着怎么好,末了还冠之以“发扬民主、张扬个性、百花齐放”之美名。如此做法徒有其表而无其实,实属对个性化阅读之曲解。阅读教学还是应倡导多读,感悟体会。个性化阅读对老师和学生而言,不是自由化,是一定理论和规律指导下双方个性的张扬。
  2.价值取向的缺失。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为了体现个性化阅读,一味追求学生对文本的“多元理解”,置文本基本价值取向于不顾,对学生游离文本、曲解文本的“精彩生成”,或不置可否,或一味褒奖(不排除有些教师对所教文本的的时代背景和思想主旨根本就没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和预设),像这种超越文本、歪曲文意的教学实在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乍看是践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实则是一种背离。
  
  (三)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对策
  
  1.目标策略:把握个性化阅读的目标。
  (1)要准确把握总目标。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则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与实践阅读的教与学的行为。根据总目标的要求,阅读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以及初步理解、鉴赏作品的能力。这是阅读教学追求的目标,同样也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目标。
  (2)要注意学段目标的差异。在不同学段的教学中,由于学段目标及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个性化阅读教学在目标定位上也应当顺应这种差异并在教学中加以体现。一般来说,第一学段的个性化阅读指导,重点要引导学生就自己喜欢的内容去感受;第二学段,则要抓住关键词句感悟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第三学段,则必须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从语言形式入手,体验与思考语言内容。
  (3)要处理好目标与过程的关系。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在课程目标制约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必须正确处理好“一个哈姆雷特”与“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关系。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去探寻文本的意义,这个过程就是寻找“一个哈姆雷特”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尊重文本的原意,尊重文本应有的价值取向。简言之,阅读是为了寻找“一个哈姆雷特”,但在寻找的过程中允许产生“一千个哈姆雷特”。
  2.教学策略:打造个性化阅读的课堂。
  (1)要发扬民主,创设个性化阅读的氛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真正和学生一起交流,一起学习,真诚倾听他们的心声。哪怕是学生一时的异想天开或奇谈怪论,教师也要认真对待,切忌置之不理或冷嘲热讽。教学中,教师还要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只有时间足够,学生才能进入阅读状态,才能读出感觉,读出味道,才能让个性化阅读成为可能。
  (2)要善于引导,激发个性化阅读的欲望。俗话说:“人上一百,种种色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一已之见”。为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一切可能的东西——如文本中的重点、疑点、动情点来激发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欲望。
  (3)要启发诱导,点燃个性化阅读的火花。教学当让学生“读有所思”,因为各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知识背景是有差异的,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肯定也是多元的,而这种多元只能通过学生的思考才能加以体现。教学还应当让学生“读有所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加以个性化的表现,并让这些个性化的解读变成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文本、学生和作者之间的一种对话的过程。作为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启发诱导来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世界,让学生在研究、探讨与碰撞之中去体会思考之乐、阅读之乐和学习之乐。
  3.评价策略:呵护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热情。作为教育评价的一种,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评价同样应当发挥诊断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自我教育功能,最终为学生个性的积极、自由发展服务。
  (1)要力求主导与主体的统一。主导与主体的统一,是指学生学习评价不再由教师说了算,而采用较为民主的多方参与的评价方式,具体包括自我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等。这种多元评价的模式,不仅能拓宽评价信息的来源,更重要的是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真正体现学生是发展的主体。
  (2)要力求清晰性与模糊性的统一。清晰性与模糊性的统一是指把评价答案的标准化和评价答案的多样化相结合,就是不刻意寻求一种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寻求多种方法,发现多种答案。妥善处理“一元”和“多元”之间的辩证关系,让学生感到有所限制又留有余地。
  (3)要力求“重”与“轻”的统一。在过程和结果之间,要重过程轻结果,因为让学生历经学习的过程比交给学生一个现成的结论要重要得多;在肯定与否定之间,要重肯定轻否定,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扬与微笑,要多给学生一点灿烂,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在未来与现在之间,要重未来轻现在,不要太过在乎一时的得与失,而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让教学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