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作者:季亚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适时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思维形式,是指人在实践学习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目标展示出来的一种主动的、独创的、富有新颖特点的思维方式,它是在原有经验材料和学得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性和突破性的创造组合,形成新的概念或新成果。对于小学生来说,一种新颖的解题思路,编一道应用题,一个小发现、小创造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一)科学运用学习的迁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多为有意义学习。这其中必然包括学习的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科学运用学习的迁移,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培养小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最简单的办法是求多解练习。小学数学教学要适应数学教学的实际,提高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同解变型和恒等变型的能力。以一题多解为例,从各种题型中找出规律,便能举一反三。教师要精选例题,按类型、深度编选适量的习题,再按深度分成几套,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学生思想,进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在六年级应用题综合复习中出示题目:王师傅原计划16天生产零件900个,结果4天生产了360个,照这样可以比原计划提前几天完成?教师提问:“你可以从哪些不同角度来解答这道题呢?”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全方位审视结果,学生发现有多种解法:①归一法解:15-900÷(360÷4)。②比例解:设实际X天完成900/X=360/4,设提前X天完成900/(15-X)=360/4。③分数法解:15-4÷(360÷900)。④倍比法解:15-4×(900÷360)。⑤方程解:设可提前X天完成360÷(360÷4)+X=15。这些解法,使学生沟通了比例、归一、倍比、方程等知识间的联系,起到了活跃学生思维的作用。由此可见,只有科学运用学习的迁移,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巧妙“改造”思考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小学数学课本中的思考题是学生思考的材料,它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思考、分析,突破思维定势的影响,最终寻求问题的解法。作为教师,可以通过对思考题的原题“改造”来提高自己的数学素质和教学水平,并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指思考中问题的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作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发散性思维能产生新思路、新方法。
  例如:1÷11,2÷11,3÷11,……想一想,得数有什么规律?1÷11=0.090909……;2÷11=0.181818……;3÷11=0.272727……;实际上,1÷11=0.09,2÷11=0.18,3÷11=0.27……,9÷11=0.81;得数都是循环小数(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2,这些循环节上的数字分别是9的1倍、2倍、3倍……9倍的数字。改造:127÷11,得数是多少?依原题规律:127÷11=(121+6)÷11=11.54。显然,通过思考题的原题改造,能够加大学生的思维力度。特别在学生学了以后,改造以前做过的思考题,才更有价值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三)提倡多思与首创精神,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要想有创造,就必须勤于思考。只有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能不断地开展创造性思维,有所创新。对小学生来说,不要求他们创造数学知识,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去观察,分析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勤于多思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经常给学生讲些数学家、发明家的故事,指出这种创造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幸福,这对于激励学生从小立志与尝试创造来说,是一种好办法。
  在提倡多思与首创精神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是指学生思维具有创新,它是思维的最高层次。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一般法为基础,进而引导学生另辟蹊径,寻求独创解法。
  例如,在讲完圆柱体的体积以后,可以出一道这样的题目: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113.04平方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求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通常的解法如下:先求出圆柱体的高:h=113.04÷(2×3.14×2)=9(分米),再求出圆柱体的体积:V=3.14×22×9=113.04(立方分米)。而有一位学生却列出这样一个算式:V=113.04÷2×2=113.04(立方分米)其算理是:把圆柱体切开,可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也可以等于圆柱体侧面积的一半,高就是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因为V长方体=sh,所以V圆柱体=S侧÷2×r底面。分析其算理,不难看出,这是一种极富独创性的解法,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
  再如,五年级讲了梯形的面积计算以后,一位教师给学生出了一道这样的练习题:“求1~40这四十个自然数的和,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一位学生经过思考,“创造”出了奇特的解题方法:(1+40)×40÷2=820。问其算理,学生回答说:“我们可以把这道题看作是很多小方木按照1~40的顺序垒起来的一个梯形,所以就能按梯形面积公式计算出这道题的结果。”由此看来,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大有裨益。
  总之,在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和独创性入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