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浅析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作者:马存林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整合课程资源就是把各种技术手段融合到课程中,超越传统教学方式和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课程整合就意味着在已有课程的学习活动中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以便更好的完成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锻炼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教学的工具、学生认知的工具。也可以说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一)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重要意义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整合作用。《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1.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媒体,其显著特点就是交互性。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将知识表达多媒体化,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并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实时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可以深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2.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提供了丰富的课程信息资源和各类知识,任学生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为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内容的革新。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要求传统的课程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革新原有课程内容,增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是课程内容革新的一个有利促进因素。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实施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将革新传统的教学策略和理念。信息化环境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地位正在被削弱,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正在冲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资源的变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和共享性,都冲击了传统课程资源观,课程资源的物化载体不再是单一的书籍、教材等印制品,还包括以网络为主的音像制品等。
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主要的是带来学习方式的革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类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作用。学习者从传统地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或者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整合,有助于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使学生将上述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其一生的品质。
7.整合了信息资源的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技术工具,以提高教学成效,促进合作交流与问题解决、改进评价反思,从而促进智力任务的顺利完成。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整合技术课程中,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为学生设置学习目标,提供多样化资源,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需要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支架。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形式与方法
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努力适应这一时代发展的要求,从自己所教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帮助自己教学。
1.信息技术与教学形式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改变传统的以班级授课为主的教学形式。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对实施课程教学内容起到了很好的补充。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课程学习延伸到课外。这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的整合。与时代的发展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学生当前的学习方法比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课程却呈现出学习的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的多样性等特点。因此,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课程内容进行信息加工与处理,使之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3.信息技术与探究性课程、研究性课程的整合。由于研究性学习一般不是教材中的内容,而是课后的延伸,它按照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将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完成课程目标。通过主体探究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以及课内和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促进身心和谐统一的发展。
4.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进行知识重构。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目的就是优化课堂教学,而并不是盲目地去追求所谓先进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及教学手段的新颖。因此,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整合”要有明确的目的,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整合”的目的在于,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新的沟通机制(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专业网站、信息搜索、网上课程、远程教育)和丰富的资源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能力素质(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造思维、合作精神和交际能力、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整合”必须有正确明晰的指导思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具有多种价值取向可供选择,一定要在现代教育思想理念的指导下,把整合的研究和实施纳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以“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整合”要坚持整合要素的个性特点。实施整合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特点,优化课程教学的过程,也要遵循课程教学的基本规律,以体现教学过程规律的需求,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特点。
4.“整合”的基本要求是最大限度的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合”的方法应该从课程内容、学生发展现状与目标、教师认知水平及资源拥有、技术能力、教学风格与特长等方面综合分析中去确定。
5.“整合”的结果应是“双赢”的。成功的“整合”应当是把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实施统一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也就是说“整合”的结果既以信息技术优化了课程教学,促进学生学科智能水平的提高,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传授了信息技术,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6.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在需要,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是课程整合的根本价值追求。关注不同类型课程的根本价值追求,是课程整合的基石。课程整合的出发点在于要处理好减轻学生负担与培养学生能力之间的关系,课程整合既要适应新课程改革所强调与关注的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又要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
7.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技术思想,在教学中适度采用信息技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减轻学生“空想”的思维局限性。信息技术应用作为教学的环节之一,是学生学好各门课程的台阶。
8.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技术,一种辅助教学的有力手段,因此,教师教学中不能让位于信息技术,成为技术的奴隶和教学的旁观者,而应驾驭技术服务于教学。
9.资源的整合,一方面应注重学生的生活背景、社会发展的现状等客观实际,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网络资源、人力资源等对教材加以拓展和补充,或使之延伸。不同类型的知识和课程要求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方式,整合课程资源就需要整合学习方式。当然,学习方式的整合和多样化,并不意味着每一节课、每一学习内容都要牵强附会地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而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及特定的学习内容来设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课程整合作为一种课程设计的方式,它不是固定的,而是多样化的。因此,课程整合计划的实施应该是多样化的。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结合三维目标的实现,在新教育教学理念的支撑下来选择和设计适合自己的整合模式,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借助于信息技术这个平台,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