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三英语教学

作者:周文兰




  (6)巩固拓展,运用图式。学以致用,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在学生更新了他们的图式之后,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巩固运用的机会。这部分练习的设计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把刚才学到的知识再应用到现实情境中,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个环节,学生依然处于本节课设置的语境中:要写一封e-mail给张华,劝他回家。而信的内容主要是对本节课主要内容的回顾,学生再根据具体的语境及个人的能力加以拓展。
  (四)感悟
  经过这次尝试,对比以往的课堂教学,笔者感受良多,总结如下:
  1.“导”与“牵”。以前一直听到有要求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导而勿牵”,但一直不太理解。现在才真切感受到导和牵确实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理念。在“导”的课堂中,教师是引领者,是指路人,而学生是主体,是实践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朝着教师引领的方向努力,目标是一致的,但走的路线可以千万条,条条大路通罗马。在“牵”的课堂中,教师是主体,是实践者,学生只是跟随者,只能跟着往下走,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不需要动脑筋,往往会出现跟到哪里都不知道的情形,没有个性的发展。因此,以“导”为主的课堂才是真正培养人的课堂,教师需要更多的时间思考如何“导”。
  2.“学”与“用”。学以致用。学是一种输入,用是一种输出。那么学生的学习应该是边学边用还是先学后用?传统的课堂教学体现的是先学后用,学生在课堂上学了一大堆的语法规则、固定搭配等,老师关照学生要记住这些规则,以后就不会用错。当然记住了这些规则,在使用的时候是不会出错的,但出错的是学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这些规则。在建构主义主导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首先就置身于具体的语境中,在语境中体验感受,边学边用。以后再碰到类似问题,学生马上就会想到相关的语境中学到的内容,立马就能解决问题。因此,建构主义主导的课堂教学除了边学边用外,更能做到先学后用,学以致用。
  3.“激发”与“抑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都会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的课堂教学实际是抑制了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在高三的单元复习课上。但如果把学生放到真实的语境中,这些真实的语境首先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再通过给与学生必要的指点,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具体的问题,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即使最终的结果不太令人满意,在这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也会有很多的收获,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对英语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这是任何一个老师无法直接给与的。
  当然,建构主义主导的课堂教学也不是完美的。它一方面对教师在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各个学生的生活背景、经历都不尽相同,所以对知识的建构也会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只要每位教师牢牢记得建构主义的基本理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加以灵活运用,它必将使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吴庆麟等.认知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吴承义.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中美英语教学,2005,(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