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初中生异常心理初探

作者:徐传仁




   [摘 要]初中生的异常心理主要有炫耀攀比心理、孤傲心理、敌对心理、懦弱心理、消极模仿心理。剖析初中生异常心理,研究其成因,对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异常心理 炫耀攀比心理 敌对心理 消极模仿心理
  
  中学阶段是学生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阶段,不可等闲视之。初中生正处于全面发展的关键期,身心尚不成熟,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性还不强。一方面,他们头脑灵活,往往能够及时地调整角度,思考问题,表现出思维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在个别问题、个别环节上,往往爱钻“牛角尖”,极易产生一些心理矛盾、心理困惑,从而导致思想行为和情绪上的偏差甚至极端化。由于初中生独特的思维特点,再加上当前教育中存在的某些缺陷,致使初中生个体普遍存在着某些异常的、不健康的心理。
  众所周知,没有健全的心理素质,一个人就难以形成完美人格,则终难立身处世,有所作为。正如心理学家所言:冷漠、自私、嫉妒、怨恨、烦恼、忧郁、怯懦、消沉、自卑、失望,心理闭锁和心胸狭窄……这些不健康心理可使人失去良知,也可把一个“天才”扼杀在摇篮之中。认真剖析初中生异常心理,研究其成因,对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联系实际,目前初中生主要有以下几种异常心理。
  1.炫耀攀比心理。
  这是一种自尊心发生异化所产生的异常心理。目前初中生中,具有此种心理的不在少数,其主要表现为:过分爱面子,喜欢讲排场,摆阔气。在同学面前大手大脚花钱,他们平时注重穿着打扮,喜欢听恭维话,喜欢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以便尽量表现自己,达到炫耀自己的目的,满足其强烈的虚荣心。有个男生最喜欢在女同学面前表现自己的“富有”和“力量”,甚至上课也趁机夸耀:“我今天吃了××”、“我们家有×××”、 “我比×××有钱”等,这就是典型的虚荣心。虚荣心过强的学生缺乏正确对待自己、对待荣誉的态度,并且有一种强烈的自夸欲。此种心理的产生与环境影响密切相关,尤其是家庭环境。当前,我国青少年群体独生子女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家长的过分溺爱和对子女的有求必应以及对孩子脱离实际的过高的评价是导致虚荣、攀比心理产生和滋长的重要原因。
  2.孤傲心理。
  这是缺乏同情心的典型表现。日常教学中,往往会发现:某些学生自视清高,对别人不屑一顾,似乎众人皆醉我独醒。在他们看来,别人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都是庸俗浅薄、孤陋寡闻。他们瞧不起周围的同学,不愿与人为伍,即使有时想“迁就”一下,也显得极不自然;这种人一般拙于交往,结果常常是独来独往。有这样一名学生,他的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当同学向他请教时,却经常回答:“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笨蛋。”虽是无心的,却也深深地伤害了别人,以至朋友渐无,昔日好友在作文中这样写到:“我真想告诉某某,骄傲是一棵有毒的野草,他最终使你的心灵田园荒芜一片。”其实像这种现象在中学生中较多见,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究其原因是因为缺乏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的了解,缺乏对相应人际关系的准确估价。
  3.敌对心理。
  这是一种与教育作用相斥的心理,也可称为逆反心理。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的学生往往表现为:对别人产生不信任感,采取对立态度,把教师、同学的帮助理解为和自己过不去,认为周围的人都敌视他、伤害他,对教师的正确指导轻则不理,重则采取报复态度。你要他这样,他偏要那样,你越想禁止的事情,他越拗着性子去干。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有三:一是家庭教育不得法,家长从主观愿望出发,给孩子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和期望。一旦达不到,轻则斥责,重则打骂,久而久之,孩子产生对抗情绪。二是家长、教师不懂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们所犯错误,处理不当,使矛盾激化。三是青少年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容易使他们产生固执、偏见,以为对立与破坏是表现自己的坚强、勇敢,是英雄行为。
  4.懦弱心理。
  这是一种好胜心变异的心理。其表现为:忧郁寡欢,懒言少动,思维迟钝,胆小怕事,在某些人或某种环境中拒绝讲话,不愿发言。大多数在学校里沉默不语,经受不住挫折或失败。究其原因:一是遗传了父母神经质的特点;二是受到家人过分的保护和溺爱,依赖性特别大,缺乏独立能力,性格不成熟,经不起环境的变化;三是在被教育过程中,受到了过多的否定。任何人都喜欢听表扬的话,希望自己获得成功,但是部分教育者忽视了青少年心理特征,简单、粗暴施教。例如,我们常听到气愤的斥责声:“哎呀,怎么这么简单的事情也不懂?”“真笨,讲了多少遍还是不会!”“朽木不可雕也!”“脑袋里装的是浆糊吗?”学生过多地品尝到失败的体验,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其实,学生的自我评价往往来源于他人,特别是成人对自己的评价。如果周围的人经常地干涉,否定他们的行为,就会使他们觉得自己笨,自己不行,他们总是这样说:“我不行”、“我怎么这么倒霉”、“我怕——”……以至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放弃与人竞争的机会和愿望,并形成胆怯、退缩、缄默、懦弱的性格。
  5.消极模仿心理。
  积极的模仿是我们所赞成并推荐的,因为它可以促进知识技能的提高,是学习掌握它们的有效途径。初中生本性好动,喜欢模仿学习,本无可厚非,但少数学生受到不良现象影响,或模仿打架斗殴,或拦路抢劫,或侮辱他人,以至有的模仿影视镜头尾随女生,写“情书”搞“约会”。这是由于思想不成熟而导致的一种异常心理。任何一个孩子都有向成人表同的心理倾向。所谓向成人表同,意思是孩子们从内心羡慕成年人的行为、思想、风度等,于是就极力模仿成人的各个方面,向社会表示他已经和成人一样了,已经成熟了。但是,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往往好坏不分,是非不清,把轻率当果断,把冒险当勇敢,把亡命之徒的行为当作英雄行为。消极的模仿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社会上的不良文化,特别是影视广播中的不良宣传会给学生纯洁的心灵带来污染,如果不加选择和限制,电视节目、报刊杂志、书籍随意看,长此下去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总之,初中生的异常心理是多种多样的,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时代在发展,而作为教育者,只有深入了解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掌握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艺术,才能够预防和矫正中学生的各种心理偏差,完善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陶冶他们高尚的情操,促使他们健康、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