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小学作文教学两策略

作者:王彭年 姚永东




  作文教学“高耗低效”,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中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立岗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师生手头缺乏新颖有趣的写作素材,从而导致教师无从教起,学生无从学起的可悲现实。针对这一现状,他认为语文教学需要构建新的小学作文教学体系。但这无疑需要较长的时间筹备,那么现阶段的作文教学该何去何从呢?今年,笔者有幸参加了全国新思路作文教学研讨会,于永正老师和贾志敏老师上的作文观摩课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让我们从两位特级教师的课堂中一窥端倪吧。
  
  (一)作文教学要教学生爱写的内容
  
  艺术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正如我们一直对学生说的,生活中不是缺少作文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眼睛。其实在我们的教学中也不是缺少作文教材,而是缺乏创造作文教材的心灵。
  让我们来看看这两位特级教师是怎样创造出了充满吸引力的作文教材。于永正老师展现的是一堂有声有色的作文指导课——《认识象声词运用象声词》。教学从两篇短文入手,先是让学生“发现规律”,通过一组象声词,体会文章的“有声有色”,接着通过两次播放同一组“公园画面”,一组无声,一组有声,以直接的视觉冲击让学生“印证规律”,进一步体会“有声有色”的重要性。继而,于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三组象声词,让学生任选一组,用上它们写一篇作文,这是“运用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体会如何做到“有声有色”,使自己的作文生动起来。
  真没想到听觉也可以组成作文素材!我们姑且把它称之为“听觉想象习作”,由此笔者不禁想到同一层面上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些不是也可以开发成习作内容吗?每一种感觉都从不同的方面丰富着事物的表象,通过对不同感觉功能的开发和利用,既能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也训练了学生各器官的敏感度。学生的习作内容自然得以丰满,写作能力必然得以提高。于老师的课让笔者发现了挖掘习作素材的一条道路,那便是利用感觉功能。
  而贾老师的作文课从出示作文题目“感动一瞬间”,让学生说说自己觉得感动的事,并从学习范文到根据范文写文章,从交流讲评到教学修改,向我们展示了作文教学的全过程。最令人佩服的是他那自创作文教材的出人意料。他向孩子们提供的范文是安徽颖上民工子弟小学五年级学生李小翠的文章——《诚实比金子更珍贵》。文章讲述了李小翠的母亲,一位靠收废品养活家人的农民工,无意中从废旧的练习本中发现了100元钱后,设法归还失主的事情。后来我们才知道,是贾老师向学生提供了上海小学生作文大赛的冠军常欣的文章《一件事的启示》,然后让孩子们换一个角度来写,于是就有了这篇范文。而这次他让学生根据这篇范文展开想象,站在常欣的角度来写。最后又让孩子们和常欣的文章进行比较。这是多么巧妙的设计呀!也许我们可以称它为“文本想象作文”。想想我们平时会接触到那么多的好文章,其中不乏适合孩子阅读、符合他们兴趣的内容,如果我们都能动动脑筋,变通一下,或换一个角度写,或换一种人称写,或写写前传,或写写后续,还愁没有好的写作题材吗?
  
  (二)作文教学要教学生写作的方法
  
  有了好玩的、有趣的内容,就一定能写好文章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更多的情况是组织了一次有趣的活动,学生玩得不亦乐乎,所写的文章却索然无味;有了新颖的题材,学生说时兴趣盎然,写出的作品却缺乏个性;给足了想象的空间,学生幻想得眉飞色舞,习作却味同嚼蜡,粗糙无比。究其原因就是缺少方法——写作的方法。所以,在扩展学生阅读量的同时,作文教学还应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
  于永正老师的作文课本身就是一堂写作方法的指导课。学生在老师“让你的作文有声有色”、“你的作文就能让读的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缺少声音,我们就会觉得生活缺少了一部分”等的感召下,体会到象声词的运用对作文所产生的重要意义。最值得借鉴的是,于老师通过一系列的假设“如果你来到了……”让学生产生了无边的想象。让学生的耳朵去听,老师做到了,当然这不是纯粹意义地听声音,而是教师在课堂上以片段引路、以录像区分、以语言点拨,在渲染中、在强调中、在想象中、声音被逐渐地“放大”、“凸现”,并深深地烙刻在心中,直至学生乐意在自己的文章中去运用。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作文中需要声音,难道不需要颜色吗?需要颜色,难道不需要动作吗?如何写好颜色,如何写好动作,如何写好语言、心理,如何运用衬托、对比,如何利用倒叙、插叙,如何把握修辞、说明,这些不都可以上成一堂堂精彩的写作方法指导课吗?
  而贾老师为学生提供的《诚实比金子更珍贵》一文,既是本次作文的材料,又是贾老师用来帮助学生学习写作方法的例文。通过分析,学生从中感受如何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来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贾老师还在提出写作要求之后,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本次习作“从哪里开始写”,哪些内容“详写”、“写多少”,哪些内容“略作交待”等。这仿佛为学生即将开始的旅行备好了行囊,对学生来说是最实用的帮助。
  在为学生的习作进行评改时,贾老师更为我们演绎了精彩的一幕——生:我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师:这位同学用了歇后语,作文中恰当运用歇后语,可以使文章生动,但不要多用。生:身后跟着一位小女孩……师:如果他们在行进中,可以用“跟”,现在他们停住了,要用什么?生:要用“站”。生:我的脸微微泛红…… 师:你拿着镜子吗?看到自己脸红了吗?应该怎么改?生:我的脸上火辣辣的。 师:对,“火辣辣”是自己感觉到的,“脸红”是别人看到的。在贾老师的作文评改课上,这样精彩的修改比比皆是,每次修改都是那么及时,使人听了心悦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