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博客走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

作者:劳霞红




   [摘 要]博客的出现深受师生的欢迎,让博客走进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崭新的尝试。它的作用主要有:开发语文新的课程资源、实现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提高学生兴趣,促进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班级博客为载体,网络日记作主线,网络课堂是关键,课外阅读是辅线,开展评比是亮点。
   [关键词]博客 小学语文教学
  
  博客(Blog),这个前所未有的新名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网络世界,成了继Email、BBS、QQ等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也理所当然地走进了神圣的校园,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许多学校和教师已经开始尝试在课内或课外利用博客进行教学。笔者认为,让博客走进小学语文教学,不失为一种教学新思路。
  
  (一)博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开发崭新的课程资源。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博客正是一种新的课程资源的集合点。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是阅读与写作,在博客上可以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实现。博客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可以让众多学生参与到群体学习和交流过程中,让普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相关领域最优秀的人,通过参与回复、讨论,体验别人的思想,分享别人的体验,使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结构实现跨越式的提升和发展。
  2.实现平等的对话互动。新课标强调: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新课标还强调: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而博客正是为学生个性阅读和自主写作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是完全平等的,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而不必顾忌;学生与学生之间是积极互动的,每个人都可以在属于自己的一块领地上袒露心声。博客应用于语文教学,将创造学生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新模板。
  3.促进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变期,自我意识有了很快的发展,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希望别人尊重他们。他们心理上最突出的特殊矛盾是:渴望独立自主与成人管教的矛盾。这对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有了博客这样一个属于自己的平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同时,由于博客的交流也是一种资源共享、思想共享、生命历程共享,博客所倡导的“写—录,思—享,品—学”六原则很好地体现了师生、生生的思想、情感的交流。
  4.凸显自主的学习过程。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之一就是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内隐的,一般情况下,教师很难知道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对学生不能进行更透彻更有效的辅导。而在博客里,学生的学习过程都显现出来了,学生的情感、思想都表露无疑,学生真正地享受了学习的过程。而教师也能更大程度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摸清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对症下药。同时,博客也是学生在自己时间里的自主活动,从而能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博客走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初步探索
  
  1.班级博客为载体。教师引导组织学生建立一套班级博客系统,系统包括班级博客、教师博客、学生博客,以及一些班级组建或学生自发组建的团体博客。教师引导学生构建起一个数字化的,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人人平等、人人参与的、“零”技术障碍的语文学习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以个体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学习型组织、网络虚拟学习社群的构建中去。有了这样一个载体,让博客走进小学语文教学才有可能变成现实。教师和学生普遍对班级博客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有的班级博客名为“心灵栖息地”,有的学生把自己的博客命名为“清风古月阁”,还有一些学生对国际象棋感兴趣,就自发组建了团体博客“智慧体操台”。这些博客充分体现了师生对博客寄予的厚爱及希冀。
  2.网络日记作主线。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某种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从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兴趣是人行为的原动力,可以通过网络日志的书写形成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生态圈。学生在书写日志的过程中,要链接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同时通过阅读理解发表自己的主张或看法,这样他就会去阅读,会去思考,会和同学进行交流,会向老师请教。如学习了《三峡》一文以后,教师要求学生在博客上写课堂感想。其中一名学生刚去三峡旅游过,还拍了许多三峡风光的照片,他就兴致勃勃地把三峡美丽风光的照片贴在网络日记上,还把三峡有关传说故事和相关知识写在日志上。其他同学阅读了他的博客后纷纷留言,发表评论,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增强。对学生来讲,和有共同爱好的人建立了一种博客关系,在相互分享各自的经验、思想的过程中,自身对某一个方面的学习兴趣会逐渐浓厚,并能实现知识的提升及发展。
  网络日记的内容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可以是学了一篇文章后的感想,也可以是这篇文章的拓展阅读,还可以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体会,当然也可以是语文学习以外的内容。总之,学生想说什么就写什么,长短不拘,内容不限,时间不定。考虑到学生需要隐私的问题,还可以适当鼓励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博客设置成公开和不公开这两个部分,这样既能使学生在网络日记里和其他同学畅所欲言地交流,又能坚守自己的一亩隐私田,满足他们的需求。
   3.网络课堂是关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两大主力军就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但以往这两项教学效率总是不高,特别是作文,总是令师生头痛不已。而网络课堂则给教师和学生带了一股春风,使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如有一位老师在上《桂林山水》时就是这样利用博客的。首先是课前预习:美文美读,整体感知。教师在博客网上布置课前预习题,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并借助网络充分了解作者生平、本文的写作背景,搜集桂林的相关图片等。接着网上探究:寻章摘句,品评赏析。以“你能从文中寻找一些词句,从写法和情感表达上进行简要分析,以印证‘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吗”为题,要求学生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第三步是 课堂讨论:交流成果,质疑探究。①着眼于整体的讨论:文章题为《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在文中依次“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分别有哪些特点,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的?②着眼于局部的讨论:同学们在网上发布了自己对本文语言的研究成果,对于这些分析,你是否赞成?为什么?③展示搜集到的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景物?这三个问题的讨论是课堂教学的重心。最后是课后探究:迁移学习,学无止境。布置两道后续学习探究题:①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几篇描写桂林的同题材散文,比较它们与本文之间的差异。②学习本文的写法,创作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要求学生在以上两题中自选一道,完成后发表在网上,供同学们分享。学生在网络课堂里兴趣盎然,情绪高涨,教学效果非常好。这样的网络课堂克服了传统的语文课堂师生、生生交流方式的局限性,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有位老师在上网络想象作文课《20年后的 》,学生将写好的作文上传,老师布置好本次作文交流的任务:①把写好的作文修改整理好后贴到自己的网上作文本里。②浏览其他同学的作文3篇以上,用跟帖子的方式进行交流。③有问题请用发短信的方式告诉老师,贴进自己的作文园地。学生的交流很充分,教师指定的几篇文章跟贴都很多,其中“寒蝉”的《20年后的汽车》后面跟了42个帖子。教师也和学生进行网上交流,选择了三篇典型的作文,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一位学生的文章风趣幽默,教师便以调侃的语言跟了帖子,学生喜欢这样,更便于交流;一位学生的观点与众不同,教师便用很郑重的语言肯定了她的独立思想;还有一位网名叫“乱秋”的学生,文如其名,文风很像王朔,颇有“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味道,教师便用网络的“悄悄话”功能与他交流:“乱秋同学,你好!你的文章有才气,也有痞气,可能有的人很喜欢这类文章。但从我的欣赏角度来看,我更喜欢透着儒雅的文章。这是老师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学生们饶有兴趣,直到下课铃响,学生们还意犹未尽。后来发现,这些回复竟成了热门帖子,学生们之间也都在互相点评,有的学生的优秀作文在网上被广泛传阅,点击率很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