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中小学唱歌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即兴创造能力的几点做法

作者:曾美良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一个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唱歌课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在唱歌课教学中有机地融入即兴创造内容与创造方式可以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即兴创造中彰显学生个性,展现学生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目的。
   [关键词]音乐创造 唱歌课教学 创新能力
  
  音乐因其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使得人们对它的理解与表现充满了无尽的联想,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欣赏等各个环节均体现了鲜明的创造意识并伴随着独特的创造行为。由此可知,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这一特质使音乐教育在发展孩子们的创新能力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而在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中,创造是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的一个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音乐创造分即兴创造和创作实践两种方式。即兴创造是指在理解、掌握作品的内容、情绪的基础上,根据音乐艺术的规律和特点进行创造的活动,这是事先不必作准备的临时性的创作活动。其优势在于:首先,即兴创造不必依据事先设计的乐谱和事先的排练,较少技术负担。其次,即兴性活动比较灵活自如、自由地表达情感。再次,即兴性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敏捷思维、快速反映的能力。
  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演唱歌曲是学生最容易接受并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唱歌课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的做法是通过视唱法、听唱法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现在常见的做法还有演唱歌曲时结合游戏或律动,但这些游戏或律动动作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自我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成份较少。笔者认为,在歌曲教学中应有机地融入即兴创造内容与创造方式以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即兴创造中张扬学生自身个性,展现想像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目的。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根据歌曲内容和情绪等引导学生创编表演动作
  
  在唱歌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歌词内容,把握基本情绪,发挥学生的想像能力,引导学生结合已学过的一些舞蹈动作、律动动作,创编出各种表演动作,这些动作对歌曲的内容表达不一定很准确,但教师要注意引导、鼓励学生突出一个“新”意,以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
  这一活动最适宜在小学中低年级展开,该年龄段的儿童还处于好动阶段,感官反映敏捷,躯体活动灵活,动作协调能力处于最佳时期。教师应善于选择情绪特性较为明显的歌曲作品,如欢快跳跃、优美抒情、热情奔放等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歌曲,如《快乐的节日》、《幸福拍手歌》、《小胖胖》等。这一教学环节开始之初,教师可以先播放两三遍歌曲,并且进行一些必要的提示和引导,让学生充分感受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强弱、歌词内容表达的感情基调、歌曲的风格特征等,使学生能真正有感而发,进行表演动作的创编。
  教师在小结时,除了对创编表演动作较好的同学给予积极的激励性评价外,还必须对其他同学的可取之处予以肯定并指明努力方向。另外,如果将学生的表演动作创编进行综合整理,取长补短,可使学生体验到集体创造的喜悦,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根据原歌曲的歌词,让学生尝试改编部分歌词或重新填词
  
  改编歌词和重新填词曾是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创作方式,经典的填词歌曲如《竹马》、《送别》等。现代仍然有很多歌唱家及歌手为了一些特别的需要用重新填词的方式来演绎一些经典歌曲,比如2008年5月18日在香港TVB举行的《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慈善晚会上就唱响了刘德华根据BEYOND的名曲《海阔天空》重新填词创作的赈灾歌曲《承诺》,歌曲极具感染力。
  把改编歌词或重新填词的这种方式融入到唱歌课课堂教学中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一般都是比较经典和优秀的作品,学生在尝试改编或重新填词时可能在心理上会有畏难的情绪,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创造,因为这种尝试可在心理上拉近学生与名家之间的距离,学生由此感觉到“创造”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也唯有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才能充分地激发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改编、模仿而得出的不同结果,教师要进行讲评,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侧重指出其中的优点。改编歌词和重新填词还有另一个益处——学生可以通过与原作品的对比发现原作品内在的艺术魅力,当他(她)们再回过头来唱这首歌曲时会更加投入,更有表现力。
  
  (三)引导学生为歌曲创编打击乐节奏或声势节奏动作
  
  首先,应抓住歌曲特点从简单入手,如为行进歌曲进行创编时可以用声音低沉的打击乐器奏强拍,声音高的打击乐器奏弱拍或后半拍等。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不同节奏型的展示,让学生跟着旋律即兴演奏,在演奏过程中鼓励学生试着改变节奏型,让他们亲自体验自己“创编作品”的喜悦。再次,可要求学生根据歌曲旋律创编声势节奏动作,声势节奏动作比舞蹈动作简单,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如军队歌曲的统一步伐或一般上身的动作或摆手、或拍手动作,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得以发展其创新能力。
  让学生为歌曲创编打击节奏的这种做法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而且其课堂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郭声健教授的博客中,有一篇记录了他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一所公立小学听音乐课的一些场景,其中有一堂课是二年级的音乐课,他说:“让我感触最大的是第二首歌,它是一个二声部合唱曲,先是让孩子们跟着音响伴奏来演唱,然后大家围在钢琴周围站着随老师的钢琴伴奏演唱,并让几个学生用打击乐配节奏,而所配节奏型是另外的学生在五线谱小黑板上粘贴音符即兴创造的。”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教师这种在唱歌的同时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做法不但不影响歌曲教学,还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创编音乐游戏
  
  在巩固歌曲或拓展教学内容的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和旋律创编音乐游戏,是非常好的一种教学方式,孩子们在音乐当中享受快乐同时还能在自我创造中体验快乐。唱歌课中组织学生做音乐游戏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以音乐本身的内容来编排游戏,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如《保护小羊》原来的情节是动物们为保护小羊团结起来赶豺狼,如果教师提示同学们:小羊们碰到困难时并没有其它动物在场,它们会不会自己团结起来,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赶走豺狼呢?小羊们是如何做的呢?我们可不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把这个场景表现出来?另外一种方法是借用歌曲的旋律或音响创编音乐游戏,这种类型让学生参与策划和创编的可能性更大,但要把握好音乐的基本情绪,做游戏时根据情节可在音乐的基本框架内尽力发挥,这样可以激起学生更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比如,在演唱歌曲《火车开啦》时可以结合游戏来进行:在“列车”上有些什么人?“列车”行驶过程中会发生一些什么事?这些问题都会让学生产生许多的联想,而针对这些不同的角色和发生的事情可以让学生设计出多种游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