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对“有个性的表达”的一点思考
作者:张晓莉
(一)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张扬写作个性
学生个性差异包括个体之间的差异和同一个体在不同能力层次上的差异。有了差异意识才不会用单一的题目统一的要求把学生的思维束缚起来。而众所周知,作文的本质是写作主体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因此,教师应该大力提倡“爱护我”、“尊重我”、“张扬我”,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和作文的自由,让学生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思想去体味人生,用自己的抒写去提升人格。要使学生作文能力提高,逐步培养学生个性化情感、个性化思维、个性化语言,就要做到四个开放:
1.开放写作时间: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思想,只要有表达的需要就应该写出来。因此,作文写作时间不应局限于两节课,可以从课上到课下,让学生尽情的抒写。教师要让学生把写作当作一种日常行为,常动笔,常写作。
2.开放写作空间:作文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广阔的空间,除教室外,校园、家庭、社会都是作文课堂, 只有在广阔的社会空间里,学生才能获得真实的感性材料才能抒发真实的感情。因此,学生应通过观察、调查、访问、浏览接触了解社会生活,将单纯的、狭隘的自我表白式的笔触转向各种社会现象、媒体热点、新闻事件或各种人物的品评,转向对地球大花园众多物象的深层观照。
3.开放写作内容,但首先应摆脱选材的虚拟化。所谓选材虚拟化,指的是既不符合生活的真实,又不符合艺术的真实,全凭自己的主观臆想,编造有悖于实际生活的材料。作文源于生活,而现实生活又是绚丽多彩的,教师要教会学生以平常的心态投入到貌似平常的生活中去,让学生在感悟自然,关注社会,解读人生,剖析人性的基础上把心中所想口中所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表露自己万种心迹,包括热烈昂扬的憧憬,朝阳般升腾的灿烂理想,由衷的赞扬创造奇迹、惊天动地的英雄人物,也可抒发对清风冷月的独特感悟,甚或淡淡地吐露因挫折而引发的迷茫及惆怅心绪,咀嚼岁月的种种滋味。即使有些消沉、有许多不成熟又有何妨呢?
4.开放写作形式:春天的花园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为五彩缤纷的缘故,写作形式也应多样。比如以下几种形式就可给学生介绍,随笔(学生每天有感而发写下的小文章)、读书笔记(由教师推荐或学生自选课外书籍的心得体会)、书信(由学生自己决定写作内容,写给对象)、小论文(学生对课文的不同理解或对作者观点不同的看法或对社会问题的独特看法)以及班级日志、诗歌、小小说等。
5.开放表述语言:有的教师严格训练学生语言,不惜一切代价对学生进行从词句到修辞逻辑同一模式的训练,从而使学生语言失去了自己的个性、情感和人格。首先,要鼓励学生在自己作文中使用自己的语言,袒露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只有当语言与他自己的思想结缘,语言才会焕发出独特光芒。其次,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丰富自己的情感,抓住生活瞬间的一点,从一个角度切入进去。用充满灵性的语言,穿透生活的表象,给复杂一些简单,给肤浅一些深刻,给困惑一句答复,给结论一些动摇,给生活一个造型,给心灵一次弹跳……
6.开放评改方式:随着学生阅读面的扩展,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就越深入,他们的思想感情就会越来越丰富,作文的立意也往往有独到之处,甚至是呈多元化倾向。这就需要打破受高考立意要积极向上、健康乐观、不要太偏激、不要流露消极情绪影响所确立的主题第一的评价标准。另外,学生由于阅读和写作经验不丰富,可能有排外表意的直露化倾向,不自觉地寻求表意的含蓄和运用适当的技巧,这就需要打破以文章直露显豁的表达,以八股文式的结构来表明中心明确的评价标准。
(二)要帮助学生克服三种心理。
1.帮助学生克服从众心理。对学生来讲作文便是作业,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作业和作文之间有很大区别,前者趋向共性,后者趋向个性,要表露独特的自我、表达自我独特的感受就必须认真作文。
2.帮助学生克服被动心理。由于在平时的教与学中,给人的直觉是教为主动,学为被动。于是体现在作文中亦步亦趋,教师叫写什么就写什么。为克服这种情况,教师就要让学生学会开动脑筋,在“新”字上做文章。
3.帮助学生克服敷衍心理。由于一些学生不明白写作的正确含义,而且大多数作文要求在课外完成,再加上其自身基础差,对写作文无兴趣,作文往往三言两语、东拼西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优点,个别批改并找机会表扬他,还要多分析名篇佳作,多推荐好的文章给他们阅读。让学生认识到作文的美,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
总之,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宽松、自由和谐的作文心理空间。要勇于接纳、尊重鼓励、欣赏学生合理的奇思异想,让学生在作文自由感和安全感的前提下开放思维,采撷生活中的百花,酿造属于自己心灵天空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