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围绕素质教育改革作文教学

作者:王洪存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时值新课改的今天,仍然有教师喊作文难教,更有学生说作文难写。笔者曾作过一次百名学生对作文兴趣的抽样调查,结果有10%的学生表示对作文有较高的兴趣,喜欢上作文课,愿意搞写作活动;17%的学生愿意上作文课,兴趣一般,但能认真进行写作;29%的学生对作文兴趣不高,把作文当作一种任务,写好写坏无所谓;25%的学生不喜欢写作文,无可奈何应付了事;19%的学生不愿写作文,更草率从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到初中毕业,经过六年的作文训练,为什么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写不好,甚至不愿写文章呢?不少教语文的教师长期以来在思考着这个问题。当前教育领域里正扎实实现着一场历史性的变革——素质教育,围绕素质教育改革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师的研究课题。
  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以下几种情况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作文水平。一是学生没有思想准备,老师把写作文当作所谓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手段,每次作文都是以考学生的态度对待学生,难免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不愿去做的事自然很难做好。二是作文内容上学生缺少生活实践,没有充足的素材。三是有的学生书写基本功差、字写的难看、文章格式不清楚,怕写出来别人笑话,一提作文就犯愁。四是有的学生表达能力差,词汇不丰富,写出来的话不明白更不生动,这些学生总怕自己的作文被教师当作反面教材来讽刺嘲笑,他们认为作文是引来苦恼的根源,不由产生对作文的厌倦情绪,厌烦使人消极,文章自然也就写不好。
  叶圣陶先生说过:“认为练习作文在于应付将来入学考试,可以说完全没有明白练习作文的本旨。”如何围绕素质教育改进作文教学呢?针对前面的几种情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克服自卑心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首先要设法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围绕听、说、读、写四个环节,根据年级分层定出基本标准,从一词、一句、一段入手,让学生自己树立信念,自己是可以听对、说好、写准的。由于学生基础素质不同,可以在同一年级中提出普通标准和高标准。把“说”作为突破口,鼓励学生敢说、会说、说好。在“说”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句、写段、写事。
  
  (二)创造“说”、“写”环境,提高语言表达和书写素质
  
  在围绕教材学好课文的基础上,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把读书与“说文”、“写文”训练相结合。按照由词句到段再到篇的顺序,使全体学生先少后多由浅入深的坚持训练。每周进行一次表演,以表演代表考试,以表演代表评比,起到巩固训练的目的。教师设立说文成绩册,把学生说话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作为作文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每学期加入语文学习的总评,这样就促进学生经常把发生在身边的人或事在短时间内进行思维加工,进行口头作文。实践证明,这样做既节省时间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写好文章打好良好的基础。同时在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过程中采取书面谈话的形式,或周记或日记,让学生把想说的话如建议、想法、看法,对人或事的评论等不限文字的表达出来,一开始不求完美,慢慢地加以指导增加学生动手写字写话的机会。为了充实写的内容,课外活动、劳动技术课、体育保健课和双休日时可组织学生参加活动,并指导观察、体会、讨论。通过每次活动,不仅要使学生有话说,有事写,还要使学生得到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做人道理的提高。
  
  (三)改进批改办法和评分标准
  
  由于教师工作量大,为了省力,过去作文批改往往是粗略批阅,一次记分的办法,这样容易侧重文章的内容和文字表达,而忽视文体要求和文字规范。时间一长,学生的文字书写素质下降,一篇文章看半天也弄不清写的是什么,不少教师改作文总为学生的字迹犯愁。作文的训练是“写”与“作”,写的问题解决不好,作就无从谈起,所以作文教学要搞素质教育,首先要把写放在一定的地位。为加强对写的要求,可把每次作文的成绩分解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思想内容及文字表达,第二部分则是文字书写和文体的要求。如某学生的作文内容和表达艺术都不错,成绩划为“甲”,但书写潦草,文字不规范、不认真,成绩划为“丙”,那么这次作文的成绩记为“甲—丙”。促使学生重视书写素质的提高。作文记分“指挥棒”的改变必然引导学生由应试向素质的转化。另外,为了减轻教师的批改负担,更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可采用让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分析、判断、综合等思维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知识水平、语文写作以及审美素质都会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