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浅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

作者:李 娟




   [摘 要]为了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结合教学经验,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教学 教学情境 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这种追求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合理加工教材,精选教学内容,实施有效教学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教学内容分散,教学过程便不能深入。因此,教师应从学科价值观的高度出发,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从教材中精选出教学内容,并做适当的加工处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施有效的教学。新课程教材在教学内容上还存在理论性较强或教学容量较大的倾向,这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分析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度的增删,从日常生活出发,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一些让学生亲身经历过的实例,以此将抽象的理论进行简单化的解释与应用,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如在讲解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穷举法》这一章节内容时,书中所举的例子是“明日之星——英语演讲大赛”,虽说也是日常生活的事例,但对学生来说,书中的程序较难以理解。因此,笔者以生活中简单的实例出发,如一串钥匙开一把锁,让学生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这样,通过一个简单的事例,即10把钥匙,每一把均试一次,能打开就是我们所要找的钥匙,10把钥匙全试完,问题的答案也就得以解决,也就把穷举法的算法思想体现出来,即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查找满足条件的所有的解。
  通过以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过,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去讲解,经过理论的提升,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穷举法的算法思想。在此基础上,再对穷举法的应用通过实例展开讨论,进行运用,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设定教学目标时绝不能对教材内容进行生搬硬套,而应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思考如何设计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让学生能够掌握教学的知识点,这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
  
  (二)合理设置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学情境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虽然这种论述未免有绝对化之嫌,但的确也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注重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比较熟悉的物体相联系,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认识。情境的设置可以围绕学生所能熟知的情境和生活的经历来创设。
  如在讲二分法时,可以用《幸运“52”》中的一个游戏“猜价格”,让同学参与进来,进行猜数或猜一个物品的价格,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自己寻找规律和方法,了解二分法的算法思想,从而突破教学重点。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这样的学习就是有意义的学习。相反,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只能记住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而没有理解其中的实际内容,这样的学习便是机械的学习,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同样,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可以是游戏法、类比法等。
  
  (三)合理设置教学期望,把握教学内容难易程度,提高教学效益
  
  教学期望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规律进行预设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想学生所想,备学生所想,使教学目标具有针对性。教学期望也就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构想,过高或过低的教学期望都是不符合学情的,往往导致全局的失败。
  如在讲《穷举法》时,原本希望学生能掌握一重循环及双重循环的穷举,故设置了教学情境:要求学生求解15**7以及15*7*的邮箱密码问题。面对这个问题,大部分的学生竟无法分析出数的表示范围及如何去表示该数,这就说明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就是对学生的教学期望有点高,故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降低期望值,将其改为求154**以及15**7的密码问题。这样,学生首先就能把握数的表示范围[15400,15499],即掌握穷举法的算法思想,其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变数的表示,设置数的范围[1500,1599]*10+7,即巩固加深理解穷举法的应用,最后对15*7*的密码问题设置为课后思考,拓展练习,即提升、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使学习掌握较好的学生能得到提升。这三个问题的设置,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目标,即使每位同学都能了解和掌握穷举法的算法思想。
  在信息课程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同一班级教学中,不同的学生获得相同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若在同一时空中按同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握住教学的重点和练习的梯度,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教学效率即可大幅提高。
  
  (四)适时引导,注重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课堂教学的及时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预期的效果及预期的教学目标,这都需要对学生的课堂练习进行及时评价,才能得到反馈。如在进行《穷举法》课堂教学时,针对两题的学生操作题进行学生互评,从而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问题,如有的学生在编程时对所用变量没有进行定义而直接使用,这是不符合编程思想的。通过学生互评以及教师的点评,能够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
  同样也是通过课堂练习的及时评价,不仅能发现学生存在问题,同时也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编程过程中所闪烁的火花。如在求15**7这一密码解时,多数同学选择设定的范围是:for I=15007 to 15997 step 10, 而有一位同学所采用的是:for I=1500 to 1599 ,这是一般同学所没想到的,同时这反映出该学生在编程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思维方式。但对于不同问题,依然有的同学采用了原有的for I=15007 to 15997,这个范围明显是不对的,当其它的同学的程序运行了100次时,而他的程序却要运行1000次,通过对同一个程序设计要求而在班级中出现的三个程序案例的比较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穷举法的算法思想及其应用,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因此,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一个重要的手段。
  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记忆深刻,真正使四十分钟的能量得以充分体现,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每位教师始终在努力探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