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论分数应用题的有效教学

作者:张再良




  分数应用题是学生的学习难点,既有知识本身的抽象因素,也有教学的问题。笔者认为,分清题型、重视思维方式、熟悉一些变式、一题多解抓反思、持之以恒抓习惯,都不失为进行分数应用题教学的有力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当学生学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笔者布置了人教版第十册数学浙江配套作业本P27的两道题,学生的错误率出于笔者的意料:
  
  分数应用问题真有这样难吗?单元末笔者用同一道题(人教版10册P139页第三题:4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5段,每段长多少米?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1段是4米的几分之几?每段的长度占1米的几分之几?)去测试五、六年级的两个班各40名学生,结果如下:
  
  从上表出,对于具象思维为主的五六年级学生来说,分数应用题始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分数应用题的正确率呢?这是高年级数学教师值得研究的好课题。
  (二)原因分析
  1.就课而论,缺乏整体意识。分数初识于三年级上册,学习应用于五年级下册,综合复杂于六年级。如果没有用全局的观点来指导教学,就课而论、就课而学,以解决本课指向性的、单一的技巧为重点,那么学生会混淆不堪,错误百出。如上述例举的五年级下例1、2两道求每份数的题目,都是受了整数除法中“大数除以小数”的影响,如果刚好是大数除以小数,“王师傅平均每分钟加工的零件个数”的正确率是62.5%,而小数除以大数的“平均每段的米数”的错误率却达到了55%。
  2.就事论事,没有建模意识。分数应用题教学是有策略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解剖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如“4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5段,1段是4米的几分之几”错误率都达到了50%,究其原因都是受“前面的数(一个数)÷后面的数(另一个数)=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影响。学生没有明白“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中的两个数的比较,必须是“相同的单位”这个普遍的法则。所以此题要么是段数与段数比,1段÷全长4米的5段;要么是米数与米数比,1段的0.8米÷全长的4米。
  3.就数而数,没有情感意识。数学主要是跟数字打交道,如果能渗透一些情感因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数学就会事半功倍。要正确解决分数应用问题,学生必须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仔细“对应”,求出问题所需要的条件。没有一丝不苟的态度,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往往会功亏一篑。如 “4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5段,每段的长度占1米的几分之几?”首先要有正确的数量关系,1段的米数÷1米,其次求出1段的对应米数是4/5米。最后相除化简求出分率。
  (三)教学对策
  根据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原因分析,基于五年级学习的两类与分数相关的应用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率)和用分数表示的求平均数问题(量),可以通过以下几条措施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分清问题的类型:大局出发,整体思考,明确求量还是求率,这是第一步,也决定着思路。如“4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5段,每段长多少米?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这类题目从五年级下册开始,几乎每张测试题都会出现类似题目,但总有25%的学生混淆不清。因此,重视对问题种类的分析能有效提高正确率。求量的平均数问题,必须找准总量和平均分的份数;求率的每份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只要找准平均分的份数就可以,都把总量看作单位“1”,一份就是几分之一,两份就是几分之二。
  2.明确基本的关系式。基本的思考方式也是解决任何难题的保险锁,往往可以一变应万变。如从五六年级测试题来看,六年级学生都是应用基本数量关系是来思考的,0.8米÷4米=1/5。五年级学生喜欢由份总法思考的,1÷5=1/5。对于典型的“求一段的平均长度”的求量的关系式,应该让学生明确:一段绳子的总米数÷平均分成的段数=每段的米数。同样道理,除以人数,才会变成每人的数量,除以天数,才会是每天的量,以此类推,求每份数的量一定是除以份数后才会得到每份数的量。同样如典型的“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这是求率分数题。需要两个比较量的单位统一后才能相除。要么是“1段的米数÷全长的米数=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要么是“1段÷全部的段数=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
  3.熟悉一些变式题。“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有三种类型。①基本式:“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平均分成几段,一段就就是几分之一,二段就是几分之二,与单位“1”量的多少无关,正确率为70%左右。②具体量式:“1段是4米的几分之几?”正确率只有30%左右。需要用建模的意识,重视用基本关系思维,注意统一单位。其基本关系式:1段数÷总段数,或者米数÷总米数。还可以份总式来理解:4米就是全长,所以1段是4米的几分之几就是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③混合式:每段的长度占1米的几分之几?正确率只有35%。基本关系式:1段的米数÷1米,或者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1段是4/5米,那么1段的长度是1米的4/5。
  4.积累一些直观感受。采取了图示法、操作法等在直观中感受并加深印象。
  
  如上一边画图,一边慢声描述:“4米长的钢筋平均截成5段,求一段是多少米?用除法”, 4÷5=4/5(米)。
  5.注重反思,促进融会贯通。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能够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通过反思,可以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产生新的发现。如 “每段的长度是1米的几分之几?”,可以有两种思路:基本式和份总式,让学生讲讲各自的思路,都能殊途同归,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另外,老师可以用将错就错法,让学生讲讲错误答案的思路,从而促进其反思,提高辨析能力,其效果也是非常有效的。
  6.持之以恒培养学习习惯。经常听老师说,学生不会读题、不会分析、不会转化。其实这些都是学习习惯不好造成的。为此,教师要重视审题习惯的培养,通过咬文嚼字的慢读审题,圈点关键字句,强化易错点,清晰数量关系等方法,一步一个脚印,做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也是分数应用题有效教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