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借新课改之风实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接轨
作者:黄秋霞
新课标全方位的目标体系,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观,为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体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领悟新课改的理念,体会地理学科的价值。高考前夕,学生与笔者聊天时问“是不是课改后可以走班上课,想上谁的课就上谁的课?”笔者说:“那可不一定,我问你们,要是高考不考地理你还会选我的课吗?”问完之后,出了一身冷汗。“想想如果不高考,自己的地理课凭什么去吸引学生呢?”忐忑不安中笔者参加了新课程培训,从中得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定会让地理课堂再现生机与活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形成对地理学科的正确认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集中体现了我国现代地理教育思想的精髓。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并运用地理科学知识解读现实生活,增强地理教学的感染力。
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地理教学要“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问题、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终身学习与发展有用”。地理课程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广阔的外延,它应该关注并能够影响学生的生命历程,促进每个孩子的终身学习与未来发展。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高中地理新课标正是以人地关系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建立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努力使学生逐步具有地理科学观点、科学方法和人文精神,逐步养成建康的情感,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良好的行为方式。
3.充分认识教材,找到接轨的切入点。笔者记得一位教师在汇报课上的口头禅总是 “书上说了……”,连学生讨论时也是“书上就是这么说的”。当时就想起一次试卷讲评课上,有一道题问的是某地旅游资源的类型,有的学生答的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的学生说应该是“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答“景观”的同学拿出课本说“书上说的就是景观。”于是问“到底哪一个更合理呢?”一致的结论是“旅游资源”更合理。两个事例联系在一起后得出结论:我们的课本应该叫教材,是教学的素材,而不是本本。
看了新教材后,总体感觉是对原有的教材进行了“削枝强干”,即突出了主干知识、削去了细枝末节。比如老版本的教材中的大气环境是重点也是难点,总感觉多少课时也不够用,而新版教材只突出了一个问题——大气的运动,没教过老版教材的比较好处理,但教过老本教材的老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不自觉地会补充大量的内容。因此,面对新课改,同学科的教师在进行实际操作时,必须加强合作与交流,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做好合理的取舍。此外,新版教材中除了文字、图表之外,又多了几个有机的组成部分:阅读、读图思考、案例和活动。尤其是读图思考和活动两部分充分展现了地理学科的特色,活动的设计也体现了高考的四大能力要求。比如地理1第4页中的活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总结归纳并进行描述的能力;第9页的活动四个小问题则让学生先读图找出规律,再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表达。第11页的活动表面上看是关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的推测,而通过这个活动中三个小问题的探究过程也能让学生体会科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四大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均可得到训练。这些变化让笔者由衷地感到“借新课改之风,我们可以实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接轨”。
总之,唯有深刻地领悟课改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才能在教材教法上实现创新与突破,让师生共享成长的快乐,从而实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顺利接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