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努力构建生命化的初中数学课堂

作者:赵兴法




  在这节课上,让学生经历操作的过程,通过动手实践来体会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每个学生都动手、动脑,既紧张又活泼有趣,他们在摸球活动中体验和学习,个性得到了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活泼。
  2.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数学。数学学习不应当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应当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研究探索新问题,再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自己意义的认知建构,并发展探索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三角形的中位线”这一节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画图、测量、观察后,来发现、归纳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①画出三角形ABC。②将学生分为三组,根据中位线的定义,分别画出如右图的三种情况的图形。③分组进行观察、测量,得出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
   这样来推导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不仅使学生参与到定理发现的全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弄清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来龙去脉,而且展示了图形的各种变式。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发现定理时需考虑的多种情况,而证明时有时仅证一种情况即可证明这一分类讨论与化归的数学思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觉到发现定理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知识对学生是新的,不必直接告诉他们结论,而是可以将原来的推导过程重演,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这种价值,不低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是创新的启蒙教育。”由于定理是学生自己得出的,所以他们理解的特别深刻。这样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充满着个性和活力,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开放了学生的思路和潜能。学生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让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通过互动的过程学习数学。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初中生乐于交往,而合作交流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多层次和多向合作交流中,每个学生都可以自由地发表个人的见解,相互激励、补充、答疑,解决各种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社会交往的能力。因此,数学学习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地经历合作与交流。只有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过程,才能体验认识数学和数学思想,才能相互碰撞出创新的思维火花。通过讨论交流,教师在重视采纳不同意见上为学生做出了榜样,这既是对讨论本身的尊重,也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小组合作真正成为学生交流信息、主动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课堂也因此焕发出生命的气息。
  4.让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通过互相的评价学习数学。数学教学中的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思维、情感的重要环节。评价环节实施得好,可以使教师与学生及时获得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轨迹,为教与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在课堂中,学生的知识、思想、情感、能力都在生成,都在发展变化,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成中的信息,发挥评价的引导、激励功能;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使评价成为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活动,从外部转向内在,从形式转向实质,从被动转向主动。评价时,教师要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获得更多更美好的灵感。对于学生迸发出的创造性火花,教师要格外地珍惜和爱护,而不能泼冷水;对于那些具有创新意识而发表错误意见的学生,教师应该多一份耐心、多一份谅解。学生只有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把握数学知识,从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培养创新的意识。这不正是生命化课堂的精彩所在吗?
  叶斓教授强调:“教师和学生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必须树立“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真正关注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一个民主、自由的空间里,用新颖灵活、充满童趣的方式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数学课堂才会充满生命化的色彩,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2002,(10).
  [3]汪霞.我们的课堂生态了吗[J].全球教育展望,2005,(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