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从2008年高考地理试题(全国卷II)看高三地理教学

作者:柳亚丽




  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I地理试题从形式上看,试题容量没有变化,但非选择题由上一年的两道大题(36,37)改为一道大题(36题);从试题的排列上看,继续坚持了先易后难的顺序;从考查方向看依然以能力测试为主,从涉及的知识看,自然地理所占比重较大。从内容上看有时代性和实用性特征。
  
  一、试题的突出特点
  
  1.重视基础知识考查。去年高考地理试题中自然地理比重很大,如第1、2、6、7、8、9、10、11、12、36(1)(2)(3)、39(3)题,分值达70﹪,是比较少见的。这充分体现了高考也立足双基的特征,因为自然地理是中学地理中最基础的主干知识,要求学生必须扎实地掌握。
  2.显示时代性实用性特征。这组试题中的第3、4、5题是关于生态工业园产业链的问题,第36(3)(4)题的农业与气象灾害的关联,第39(4)题地形气候条件对飞机飞行的影响, 第9~11题花期早晚这一自然现象的地理分析。以上试题反映了高考地理对时代发展和现实社会的关注,引领了地理学科的发展方向,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能力考查更突出。如第1、2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根据等高线计算坡度、根据比例尺计算规定区域的面积的能力;第3、4、5题以工业流程图的形式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循环经济中各环节的相互联系从而判断工业门类,并据工业门类确定其分布地域,知识点转换巧妙,能力要求较高。第6、7、8题以看似简单的日照变式图来考查地球运动中晨昏线、日出、日落、昼夜长短变化等知识,要求学生在掌握扎实的地球运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展开空间想象,进行图像转换,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第36题考查微观地图的区域定位、年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分析及区域气温、降水特征的阐述,农业与气象灾害关联性分析。这些问题较深、专业性较强,对能力的考查突出。
  
  二、对今后高三地理教学的启示
  
  1.研读《考试说明》,依纲据本,重视双基,突出主干知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总是选择反映学科研究的相关素材,立足考查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所以强调“双基”、突出主干一直是高考文综试题命题的原则。为此,高三复习应重点抓住学科内最基本、最常见的主干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如地图知识、地球运动中的时间和日期计算、日照图的判读,大气环境中的天气与气候、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陆地环境中的地形地貌、河流、水资源、地下水,海洋环境中的海水性质、洋流与环境、海洋资源,人类活动(工业、农业、交通、商业、旅游业等)空间布局的区位分析,城市化问题与城市合理规划,区域国土资源的开发与整治,可持续发展等。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从历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能力立意始终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能力建立在基础之上,所以高三地理复习应该在对基础知识大盘点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在进一步获取知识的基础上,考虑能力的提升。在能力提升的过程中,要重视获取和解读信息,继而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对比、判读、推理、论证、描述等思维过程。如2008年第36 题考查的就是区域定位、区域特征及区域合理开发等知识,解题过程体现了四种能力:一是根据地图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回顾教材中该区域的特征介绍;三是分析归纳气候、气象特点及区域开发的合理性;四是根据分值思考采分点,用规范、正确的地理语言,突出关键词进行答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常要先突破读图能力,只要突破地图的束缚,解图、计算、分析、对比、综合判断等能力就水到渠成了。
  3.注重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与教材的有机融合。地理命题必然关注社会焦点、热点,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我国国情与社会发展。注重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阐释实际生活生产问题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目标之一。从全国卷II地理试题的形式来看,意在提醒考生关注现实生活、生产问题,但其呈现形式已由显性转向隐性。所以,高三复习应该把热点、焦点问题回归于教材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同时也培养学生养成关心国家大事、收集地理时事与信息的习惯,引导学生用所学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分析、解释地理时事,既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让学生觉得所学的地理知识有用而提高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