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新课标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刍议

作者:林洪清




  [摘 要]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成了一个突出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教学效果,更关系到学生学习品质的形成。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本文从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两个层面,立足于学生实际,结合实际教学案例,阐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引导与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互动 探究 激发思维
  
  一、新课标的性质与基本理论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日益多样化的社会经济成份、利益关系、分配方式给人们思想观念带来深刻的影响;世界多样化、经济全球化以及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在这种背景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坚持马列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构建以生活为基础、学科知识为支持的课程模块,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强调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使学生在教学民主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课标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强调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活跃了课堂上的教学气氛,激发了学生思维,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了当代的人文精神。
  
  二、师生互动,引导思维
  
  课堂是一个由教师与学生构成的教学共同体,课堂的教学活动必须是一种“双边活动”。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代替了学,学生成了被教的对象。单边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独立性逐渐丧失。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这使“教”走向了其反面,成了遏制“学”的力量。众所周知,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的学习方式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参与问题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能力的发展。教师是教的主体,这个主体应该体现其主导作用,即控制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
  1.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导向。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法导向的重要性是不容质疑的,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法和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才能减少盲目性。建构主义者提倡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并未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实施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构建者,而更重要的是构建者。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在学生构建知识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2.教学设计要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要激起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欲望,产生发自内心的研究动机,教师就要让学生产生对这种调查、研究的需求。这种需求来源于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创设条件,保证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得到满足,课堂的导入要直接切入实质内容,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问题意识。
  3.和盘托出教学计划,彰显教学的目的性。每个单元开始,教师要将整个单元的基本内容、计划、目的、学时以及要进行的主要活动呈现给学生,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拟定学习计划,让学生以一种主人翁的姿态把握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后面的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例如,高中课本《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的第一课知识点是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常见信用工具的用途以及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在学生预习与固有知识的前提下,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知识要点的学习计划,最后确定如下学习计划:①通过实例认识商品的基本属性和货币的基本职能。②用相关的经济现象认识纸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的货币量的关系。③介绍常用的信用卡及如何正确使用常见的信用工具。④运用汇率变动的事例理解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意义。⑤通过探究活动,讨论如何理性对待金钱。经过师生共同探讨、交流确定后的学习计划,体现了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对生活实例的“需求”。这种“需求”正是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一个飞跃,结果必然更符合学生实际。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制定的教学计划也一定能获得最佳的教学结果。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组织的每一项活动,都要精心制定具体的要求或问题,同时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详细说明,让学生把握活动目的,增强其主体意识。
  再如,在《经济生活》第一课中关于“货币的本质”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了解货币的产生、本质,可以设计这些问题:①什么是产品?什么是商品?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②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为什么会产生货币?③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一般等价物,它应有哪些特征?④美元号称“世界货币”,假如你在一个非洲原始丛林旅游时,你能用美元买到你所需要的东西吗?为什么?
  实际上,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对教师提供的信息进行反馈,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因此,教什么、怎么教是关键。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这个学习主体在课堂得到良好的发挥,教师的引导与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是不可缺少的。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应该是一个和谐统一的共同体。
  
  三、生生互动,激发思维
  
  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凸显出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多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确立探究主题。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面对着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和任务,他们需要通过自主的不同的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从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体验情感。因此,在生生互动中教师首先要结合本学科特点明确活动的方向确立主题,尤其要从社会实际生活(特别是生活中的热点)出发,结合学生实际水平,选择生活气息浓厚,与学生时空接近,心理相容的生活实际为探究主题。这样的主题源于教材,又能延伸教材、超越教材,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符合课改要求。
  2.确定探究问题。探究学习的核心要素是问题,提出问题是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思维和行为活动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如何设计探究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首先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成长的需要,其次设计或提出问题的原则应具有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此外,问题还要体现学科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年龄阶段和认识水平,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经验,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有能力去探究,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与动力。
  3.学会合作探究。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激励、启发和诱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自己暂时还未掌握的知识。探索的过程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和能力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质疑、分析、判断、综合,从而培养了创新精神、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等。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性问题之后,通常在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信任与配合,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并且对个人或小组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这就是生生互动,是开展合作探究的实质性环节。这个环节培养了学生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实现了他们自己的期望与价值。
  例如,在学习“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个章节内容时,首先确定探究的问题是“调查目前我国CPI涨幅高位运行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因为这个问题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既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知兴趣,又不超越他们的认知水平,学生可以运用学过的有关价格与价值的知识对提前调查的材料进行分析,然后得出结论。
  其次,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互动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可把全班的学生每四人分为一组,让他们交流调查的材料,讨论调查的结果。在活动期间,教师随时参与学生讨论,始终以一个普通参与者身份发表个人的见解,丰富学生的思考;同时也可适时引导学生的思维与话题的走向,使讨论在更加焦点化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思路。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准备评论发言。对于发言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不同的鼓励性评价。对于思维品质有困难的同学,更要小心翼翼地保护他们自尊心和自信心。合作互动的探究学习营造了民主、宽松和安全的氛围。这种氛围的营造,为一个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和发挥创造了条件,更为一个民族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总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事实上是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为迎接这个挑战,教师就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并在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的同时,以师生平等的观念投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以满腔的爱心和教育者的责任感细心呵护每个学生,让他们体验创造性教学活动的过程,并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中享受教育人生。
  
  参考文献:
  [1]徐贵权.走进高中新课改[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