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校长工作应规避的几个误区

作者:侯晓玲 齐美利




  1.莫充“贤明之人”。有的人走上领导岗位后,特别有的是当上校长后,便一下子变得无所不能、样样精通,几乎成了学校的“全能人”。每次会议都要做“重要讲话”,从素质教育、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到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及教学评价,都能头头是道,夸夸其谈。常言道“人非圣贤”,“术业有专攻”。校长不可能在每一知识领域内都有精深的研究。因此。装腔作势,不懂装懂,乱评价,乱指导,只能给自己在教职员工中造成不利影响,或破坏自己的形象,有时甚至会给学校工作造成危害。建议平日要多加强业务学习,增加“内涵”,真正成为大家学习的表率。不懂就问,千万不要不懂装懂,自欺欺人,被“掌声”所迷惑。
  2.莫开空头支票。有的校长为完成某项任务,动不动就对教师许愿:“只要你把这项工作完成了,就奖给你什么什么”,甚至不惜以提拔重用为“诱饵”,信奉“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最终承诺要么抛至脑后,要么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兑现。这种做法说到底是一种武断、不明智、不民主的做法。虽然有时短期内还能见效,但长远看这种信口开河、轻易表态、失信于民的行为,最终失去的是自己在教师中的威信。
  3.莫听虚假报告。有的人作风浮夸,不能求真务实,下属汇报说张三是朵花,于是不加考察便大加赞赏甚至提拔重用;“身边人”说李四是块豆腐渣,便不辨真假打入“另册”。这种校长对属下的报告偏听偏信,不以事实为依据,常常造成对一个人的不公正评价和用人上的失误。先哲孟轲认为:“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老先生之言堪称高见。对于某些“汇报”,校长正确的做法是只作参考,不为准绳,一分为二地分析“报告”的“含金量”。要客观、公正地把听到的与教师平日的为人、处事、人品、工作风格等联系起来,在亲自调查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全面、公正地做出对一个教师的评价。
  4.莫私舍小恩小惠。在教师考核晋级中,在论文评选或优质课和教学能手评选时,有些学校的做法不是公开、公正、透明,而是由校长“人为”指定,对某些教师施以“小恩小惠”,以求均衡、协调某种关系。小恩小惠在短期内,在一时一事上,在个别人身上,可能有成效,但从长远看,从整体看,往往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仅不能推动学校工作,反而会留下许多“后遗症”。
  5.莫求“杀一儆百”。一些校长不注意个别与普遍的区分,在有些问题的处理上,为达“教育本人,警示大家”的目的,常常采取“杀一儆百”、“旁敲侧击”的办法。一人犯错,集体“吃药”,抓住某教师的“小辫子”,便大批、特批,丝毫不顾及挨批评者的自尊心,也不念及无辜者的感受。这种做法,不但有错的人心里会不自在,不利于认识和改正错误,其他人也会觉得憋气窝火,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最后搞得众叛亲离。
  6.莫得“近水之月”。往往领导在考核、晋级、评优时,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总能抢得“先机”。在一般情况下,群众还是能理解和接受的。可有的时候,有些事情,学校领导未做什么工作,却也能在诸如实验课题、教学论文之类上挂上自己的大名,甚至头版头条。有的人任校长没几年工夫,各种荣誉应有尽有,将全校的成绩揽至自己一个人名下;还有的校长觉得“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趁着现在说了算,捞点得点。校长如是这样作为,教师则受到伤害,心里失去平衡,愈生不满,工作懈怠。若校长凡是先替自己打算,学校也就将不成其为学校。
  7.莫行媚下之风。有些校长怕得罪教师丢选票,影响自己的升迁,对教师的错误“睁只眼,闭只眼”,不敢严要求、严管理,奉行“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老好人”哲学,一味追求表面上的“一团和气”。校长一旦患上“媚下症”,工作就不敢抓、不敢管,怕这怕那,就难以驾驭全局,就会造成组织涣散,人心背离,结果问题越积越多,整个学校成了一盘散沙。严是爱,宠是害。大胆管理,严格要求,才是真正关心同志,才能掌握工作主动权,才能赢得广大教师真心的尊重。
  8.莫摆“官威官架”。有的校长为了刻意制造所谓的尊严,让广大师生对其敬之畏之,平日里就板着面孔,不苟言笑,冷若冰霜,摆出一幅高高在上的样子。美国新墨西哥州佛明顿市麦金利小学的校长朱莉·艾丽森为了激励全校学生多读书,亲吻小猪的趣话,让人看到了这位校长性情中真实的一面,它给我们那些好摆官架的校长的启发是深刻的。校长首先是一位真切、实在、自然的“常人”,丝毫没必要矫揉造作和伪装,保持一颗平常心,少一些居高临下,多一些平易近人,做教师的良师益友,更做教师的知心大哥或知心大姐,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创造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工作氛围,这样才能拉近与师生的距离,赢得他们的信赖和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