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怎样让“问题学生”的心灵沐浴爱的阳光

作者:卢昌梅




  “问题学生”通常是指那些学习成绩不好而又不遵守校规校纪的学生。“问题学生”虽然只是少数,但他们的活动能量大,对班风和校风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较多,若教育不当,不但可能毁其一生,而且还可能给社会带来危害。“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很多,但在少儿学生时期多是由心理因素所致。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应从细微处着手,把握好“问题学生”的“心灵气象”,透过一些不良行为现象,发现学生内在的心理品质,从而采取相应的教育引导措施,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
  
  一、对“问题学生”充满尊重和关爱
  
  关爱学生是每个教育者都熟识的道理,对问题学生的关爱则更应体现在教师体谅学生,理解他们的苦衷,把严声厉色的批评换成和风细雨的说教,把当众的指责,换成事后的促膝谈心,肯定中蕴涵着督促和引导,鼓励中充溢着期待和希望。
  “爱”是软化“问题学生”的重要武器,当前,服软不服硬的中学生比较多,采用压制或者其它强硬手段只能适得其反。笔者认为,关爱的缺乏是造成“问题学生”的关键因素,缺亲情、友情,被轻视、忽略,是这类学生出现性格和行为习惯问题的重要原因。他们中父母离异、家庭残缺者不乏其人。偏激的心理和自卑感交织在一起,一方面渴求被爱,一方面又自我封闭;一方面自我膨胀,一方面又自惭形秽。在这种种因素制约之下,如果教育者置之不理或者体察不到,在这种失望和失落情绪笼罩下,迫使他们走进虚拟世界、走进不良群体,最终用谈恋爱、偷窃、打架等方式麻醉自己、逃避现实。
  面对这些,班主任在一定程度上要担负起父母、朋友的角色,以真诚的姿态走进他们的生活。不虚伪行事,不以个人的权威或职业地位作掩护,不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态度,对那种性格孤僻、独来独往的“问题学生”,更应该用真诚去感化他们,用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去校正他们,让他们学着以别人的观点来思考,教他们学习如何控制不良行为。
  我所在的初二(5)班有个叫刘桂燕(化名)的女生性格孤僻,学习松散。我弄明白了原因:她的父亲身患残疾,五岁时妈妈离家出走,她从小和奶奶一起生活,家境困难,日常生活靠管理区救济,因此自卑,无心读书。面对这样的学生除了生活上给予帮助和照顾,更应从思想上开导。老师更能做的就是多亲近她,多开导她:大人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父母有他们的难处,但是艰苦的环境更能锻炼人,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我还经常向她谈及态度决定一切、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要求她改变对生活和学习的态度,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她大力的支持,像亲人一样关心帮助她,还让科代表安排时间辅导她英语。经过努力,刘桂燕的精神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学习热情也有所提高,成绩不断提高,初二年级结束时被评为全年级进步最大的学生之一。
  
  二、为“问题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师为“问题学生”确定的目标要适宜,在观察、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为其制定一个“跳一跳,够得到”的行为目标和学习目标。帮助“问题学生”选取容易突破的、有一定基础的近期目标,使其能在短时期内通过努力尝到成功的喜悦及相应的身心体验,从而增强努力的信心,带动行为习惯的改变和文化知识学习的进步。同时,要把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结合起来,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当然还可以尝试采用目标激励法,学生一旦实现了某一目标,那怕是细小的进步,教师可以以各种表扬或奖励的方式加以肯定,并激励他们再接再厉,更进一步。成功对“问题学生”积极情感的满足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不论他们学什么、做什么,教师都要创造条件让他们获得成功,并及时、恰当地加以肯定和鼓励。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确定的目标一定要是他们“踮着脚或跳起来能摸得着的”,要求不宜过高,否则会产生消圾情感体验。
  成功体验的积极情感对于“问题学生”极为重要,他们的主流是向上的。教师对自卑、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促进他们的转变。要适当夸大他们的进步,这种夸大的指向不是无意义的做作,而是从学生心理角度出发,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成功感对于自卑、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是雪中送炭,能温暖其心,对于有着强烈对抗情绪的学生来说,发现并肯定他们的闪光点是打消他们对立情绪的第一步。也只有肯定他们的一点长处,才能引起他们内心的震动,才有教育转化的契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长处,任何长处都没有的孩子是没有的,问题的关键是要在每一个人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长处,帮助他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产生自尊感。”他尤其强调孩子因某一领域取得成功而产生的自尊、自信、自豪,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
  
  三、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这是霍姆林斯基心灵的召唤。
  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教师的教育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甚至对人生的态度。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师教会学生最重要的一课,就是要让他们有自信心。”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前后之别,每个学生都有他们的闪光点,我们不但要爱优秀生,更应该给“问题学生”多一点爱。我们对后进者应该多一些鼓励和信任,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循善诱。后进生也有长处,只不过这些长处不像其缺点那么突出罢了。作为老师,切忌把他们看死或把他们推向一边,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只要多关心、尊重后进生,与他们做知心朋友,树立信心直至向好的方向转化,形成质的飞跃。
  我班的小权几门主课成绩都不怎么样,特别是英语成绩较差,而且纪律松散上课经常睡觉,但他画画有天赋,我就发挥他的长处,以长补短。每当学校有绘画或是手工方面的制作比赛,都积极地鼓励他去参加,他在这些比赛中也多次获奖。对于小权的进步,总是多给予肯定,并多次鼓励他,“如果你其他课程能象你绘画这样努力的话,也会有很大进步和提高的”。小权在一次次这样的强化下,暗下决心,奋起直追。我也抽空每天帮助他补习,渐渐地,他的英语果然有很大的进步,纪律方面也判若两人。小权找到我说:“到了高二想进艺术班学习美术专业,一边学专业,一边攻文化,争取高考时取得好成绩。”不管小权最终能否如愿以尝,但他已在尽力了,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一个学生的进步,看到了新的一代成长的希望。
  
  四、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欧阳修说得好:“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持久之功。”“问题学生”在转化、前进的过程中往往出现反复。因此说,“问题学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是一场持久战、拉锯战。转化“问题学生”,表面上是改变其学业成绩和思想行为,实质上是改变其心理意志,而心灵的铸造绝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问题学生”在转变过程中时好时坏以及漫长曲折的转化过程,义时常会动摇师生双方的信心。旧病复发,走回头路,是“问题学生”教育的常态。教师要有思想准备,不能急躁,不能松懈,要保持冷静,用极大的毅力和耐心去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要反复抓,抓反复,在反复中稳定,在稳定中巩固,对“问题学生”进行不断的纠正和引导。“朽木不可雕也”和“此人不可救药”的断言,都可能将他们推入真正的深渊。
  “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一项耐心细致而又持久的工作,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教育面临的课题。我们只要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方法上不随意,把一颗真诚的心扎根于“问题学生”的心灵深处,那么,师生就一定能同奏一曲“共鸣”的乐章。
  参考文献
  [1]李安全.心理健康教育四法[J].班主任,2004,7.
  [2]张俊.主题教育活动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培养[J].班主任,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