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落实三维目标 转变课程功能

作者:王国芳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三维目标。那么什么是三维目标?落实三维目标对转变课程功能有什么特殊意义?如何在课堂上落实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把课程目标定位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与能力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知识与能力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过程与方法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三者的关系: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三维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不能分割。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确立旨在从根本上转变课程功能,这也是本次课改的核心目标。课程目标改过去的“双基”目标为今天的“三维”目标,这不是简单的文本变化,而是教育思想的深刻革命。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阐述各门课程的标准,强调每一门课程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价值,更加突出地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感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课程不等于教材,在新课程框架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材只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师生对话的‘话题’,师生通过对话进行交往、发展。”师生需要以教科书为基点,以实践活动为依据,利用广泛的课程资源,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素质。为此,教师必须改变对课程功能的认识。我们当然知道求知与开发智力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绝不是惟一任务。课程的功能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应当通过课程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达成的共识。建国以来,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基础教育的课程功能,显而易见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变成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本次课程改革鲜明提出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意义特别重大。
  三维目标的提出,既没有否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又倡导对知识思想文化内涵的理解,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让知识贴近实际,走进生活,还学科以本来面目。过程与方法的强调,是对传统知识观的全面超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提出,又从具体的教学方式上保证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学习不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已有的结论或结果,而是更着眼于这种结论或结果是如何得到的过程,如何去获得这种结论或结果的方法。这样的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这过程中,学会对事实的尊重、对结论的谨慎、对错误的勇于修正等等。爱因斯坦对知识教育也有很深刻的阐述:“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教育的人性化凸现,弘扬一种超越狭隘课程知识的充盈着生命关怀的人的新教育,是这次课程改革最大亮点。
  在调研中发现教师都非常认可新课程提出的“三维一体”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处理不好,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不是忽略了过程和方法,就是忽略了知识和技能,再不就是忽略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确实,在实践中,要真正将三维目标有效地整合是存在很大的难度的。正如有的老师说,从课堂的效果看,三维目标很难一起落实,不是这个体现不足,就是那个有所忽略。笔者认为,允许存在“这个体现不足,那个有所忽略”的情况,因为受教学内容、教师教学风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不可能对三维目标的三个方面平均用力,应该是各有侧重的。虽然不能肯定地说每节课都能达到既定的目标,特别是能力的要求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不可能靠一节课或短时间完成。但在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去落实和实现教学目标。那种不注重过程与方法而专注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获取是不可取的;同样,如果只追求课堂教学中热热闹闹、华而不实的外在形式,弱化知识与技能,或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从教学中剥离出来,企望通过讲授来实现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那么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如何充分实现三维目标有机整合?
  首先,教师设计教学过程时必须明确:知识、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课堂教学一项极其重要的常规性任务。“双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也是形成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因此,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
  其次,过程方法目标,要体现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之中。过程方法这一维度的目标,是以往课堂教学所忽略的新要求,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增强过程方法目标意识,在落实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落实过程方法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过程方法目标不能游离于知识、技能目标之外,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之外,不能游离于学生发展之外。那种为过程而过程、为方法而方法的教学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价值。
  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融为一体。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和特征,也是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在新课程中的体现。在课堂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不能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人为地、机械生硬地进行,不能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而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一门学科而言,是伴随着对该学科的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过程方法)所实现的学生个性倾向性的提升。”
  可见,三维目标不是三块,而是一个整体。我们是否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任何一边的长或短都会破坏它是等边三角形这一特性。因此,三维目标不是要在知识、技能上生硬地加上情感,而是要把它作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整体把握的三个目标维度。因为实际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只不过我们过去没有关注而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的,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而且有可能有相当多的学生是带着消极的情感在学习。我们现在就是要把它变成积极的,让学生热爱学习,甚至有意识地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化。
  总之,新课程提倡的三维目标,是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的。作为教师,首先应将这一理念领会透彻,并力求每节课都体现这些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又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通过一节又一节的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每一个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使其积淀成为人的最深厚、最基本的东西。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