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导学谐振,展示交流,迁移提升”教学策略初探

作者:王西华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中,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根据初中教材、学生特点以及新课程标准,整理归纳出“导学谐振,展示交流,迁移提升”教学策略。该教学策略本着“以学为本,因学施教,启发自信,激励成功”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导和学有机结合,实现当堂达标。学生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提升了能力,逐步由“学会”达到“会学”。
  
  【实施策略】
  
  策略一:融洽关系。“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师生关系融洽,首先,正确认识教师威信。教师的威信是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依赖的心理状态。教师的威信应该体现在有渊博的知识、有巧妙合理的教学方法。正确理解教师的“威信”、“威严”、“权威”,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教师要了解学生需要的结构与层次。对学生的合理需要,能解决的就立即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应创造条件逐步解决。对不合理的需要,应进行教育和引导。通过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融洽师生感情。再次,真心诚意热爱学生。教师真诚地热爱学生,关心、理解、体贴、尊重、信任学生,学生便尊敬、依赖、喜欢老师,从而融洽师生感情。尤其要“厚爱”、“偏爱”后进生,用“显微镜”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培养其自尊心、上进心,尽量创造获得让学生“成功”的机会。
  策略二:强化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反馈,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策略三:鼓励参与。“导学谐振,展示交流,迁移提升”教学策略,不仅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成功地参与。要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要重视两种学生的参与,一是性格内向的,二是成绩特别差的。此外要设置坡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要求目标。
  
  【操作要求】
  一、导学谐振——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这一环节,教师应当考虑学生在某一个知识方面,已经积累了的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的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铺垫,让学生从事哪些实践活动可以活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等等。要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去操作、观察、猜想、探索、归纳、类比、质疑……因此,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的“导”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结果。
  1.认定目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目标的制定要科学、清晰、可操性强,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考虑,并通过多种形式出示并认定,做到有的放矢地学习。
  2.出示“导”学题。导学题是教师“导”的体现,导学题的设计要依据学习目标和教材,应体现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体现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要简洁明白,要抓住关键,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读书、观察、分析、对比、实验、模拟、设计、搜集、判断、调查、绘制、尝试、参与、角色扮演等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3.自学交流。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按照“导”学题中展示的“学习提纲”或提出的问题,阅读指定的教材内容、图表或观察模型、观看录像等,完成“提纲”或问题中的相关内容。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生生间、师生间合作交流,以共同解决问题。进行组内交流,在交流中修正、补充、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一环节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思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促进学生形成各种思维能力。突出启发性,保证师生有机结合,贯穿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巡回指导,并适时调整学习时间、学习内容。认真观察和了解小组情况,对于交流不认真,参与不积极的,及时给予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和灵感,帮助学生排除学习障碍,加深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广泛参与、充分地探索与思考,感受乐趣,使问题真正成为学生乐于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展示交流——主体展示,交流成果
  这一环节的主角是学生,也是一节课的重头戏,“展”是将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所获得的成果,如好思路、好方法、好结论等及在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组内、组间进行展示、讨论、分析与评价等。一是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二是展示在自主学习过程尚未解决的疑点、难点、分歧点;三是展示挖掘不出的规律性的知识;四是展示学生再学习过程中的创新点;五是展示学生自己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梳理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展示的空间多种多样,例如本子、黑板、投影等;展示中应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带头作用和小组间团结协作的力量。展示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导”的作用,适时的进行引导、调控和激励。既要让课堂富有激情、气氛活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要秩序井然,完成教学任务。
  三、迁移提升——构建测评,迁移提升
  1.构建知识体系。学生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用简练的语言建构知识网络和体系。
  2.智能训练。“练”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应用,是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锻炼和提升,通过练习,发现学生理解上的误区和教学上的盲点,及时纠正、补救,确保学生所获知识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练的关键是教师要设计出符合课标要求、难易适中、梯度合理、有典型性、代表性、思维含量较高的课堂练习题,学生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练后要注重检测,并及时反馈矫正,达到当堂达标的目的。
  3.迁移提升。根据生产生活实践的需要和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与认知水平,设计一些体现能力、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开放性题目,让学生在利用所学知识,在思考、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时,达到迁移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几点说明】
  1.本策略的理论依据。该策略依据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思想,体现启发式综合教学法的观点。
  2.注意事项。(1)不要把策略看成是僵死的框框。并非每节课都必须按“导学谐振,展示交流,迁移提升”三环节机械进行,防止程序化。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时间顺序,或选择其中的某些或全部环节。每环节所用时间长短,可视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而定。
  (2)要充分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机会,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明确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