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育人为本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作者:蔡 昆




  一、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培养国家建设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各级学校的历史使命。无论学校的功能怎样变化,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这一功能永远不会变,而且只会随着学校功能的多元化变得越来越重要。一所学校如果忽视了这一功能的加强,那么它的发展将严重受阻。因此各级学校要不断丰富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内涵,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邓小平文选》第2卷)。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整个教育活动中起着不可缺少和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学生“成人”和“成才”的关系,重视教书育人的工作,既要使学生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要使他们学有所长、学有所成。教师作为教书育人使命的承担者,只有对教育事业具备了高度的责任心和对自己应尽义务的极端负责态度,时时树立起敬业勤业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用生命做学问,用心血写文章” (北京大学《教师学术道德规范》),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二、教师职业道德现状与所承担的使命存在一定的差距
  
  当前,教师职业道德现状与所承担的使命存在一定的差距,道德失范行为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一是敬业精神差。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没有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价值的认同,就不会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二是奉献意识弱。奉献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就曾以“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诗句告诫和勉励做学问者。个别教师功利化倾向严重,以赢利为目的,从事一些与自己业务水平提高关系不大的工作,而对本职工作仅仅只是应付;有些教师缺乏团队意识,只讲竞争,不讲合作,与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道德格格不入,有的教师背弃了起码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他们所追求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三是缺乏责任心。任何高尚的德行,都是以某种责任心为支撑的。责任心是一个道德概念,追求责任声誉是全球趋势。但目前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有自己的科研学术成果,至于培养青年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品德、对下一代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导向作用被忽视,常年用着一本讲义,没有知识的更新,缺乏新的教学方法的探讨。
  
  三、营造良好环境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1.关心教师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条件。学校在对教师的管理过程中,应该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一是满足教师对学校建设出谋划策、参政议政的需要。现在学校实行的教代会制度就是教师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决策,进行民主监督的有效方式之一,将学校的发展规划等重大决策问题在教代会上予以讨论,充分有效地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爱校意识,同时也体现了学校管理层的管理水平;二是在思想上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如果单纯的重视教师的业务水平能力的提高,固然可以对学校的科研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起着暂时的作用,但如果长期忽视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建设,认为抓科研和教学质量等工作见成效快,而职业道德教育难出效果。抓教学质量、办学效益、硬件建设会立竿见影,而抓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软工程,短期不能有明显表现。但是对于一个学校来说,软环境建设将更有利于学校地位的显现,道德的力量是不可替代的;三是要在舆论上进行充分宣传报道,对优秀教师要广泛深入地挖掘先进事迹材料,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在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心目中树立榜样;四是关心教师的生活,学校管理工作者应全面了解教师生活状况,为他们排忧解难,将党的关怀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为教师营造一个无忧的生活环境;四是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往往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关心,为了他们的迅速成长,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该为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
  2.优良的校风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重要的外部条件。德性的形成始终与环境氛围息息相关,学校精神、校园文化和学术风气对教师职业道德形成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优良的校风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良好的校风,是一所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校风是育人的大环境,校风包括了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治学风格的形成具有深刻影响。社会希望教师是道德楷模,学校也希望教师是学校的道德楷模的同时又承担学生成为道德楷模的教育者、引导者,如果每一位教师能够做到这些,那么,一个学校就会有一流的学生和一流的校风,优良的学校风气会强烈地影响和推动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这也将对学校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产生重要作用。
  一所学校所特有的精神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反映学校的精神和风格,比如人们现在经常提到的北大精神与北大传统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等。同样,一所学校的文化更是这所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是经过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创建的在世人面前展示的一种精神。如果一所学校的教师充满名利、功利色彩,学术风气浮躁,没有了敬业精神,丧失了爱校意识,那么这所学校同样会失去精神;如果学校没有一种办学理念、办学思想,没有对教师的尊重、教育和培养,没有一种隐性的必不可少的文化精神对教师的影响,那么教师的职业道德将会偏离正常的轨道。
  3.教师的自觉自律是教师职业道德形成不可或缺的条件。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如果仅仅从外部他律的过程中去谈提高,而没有自我塑造的过程,那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也只是空谈。我们既要注重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但也不能单纯地只靠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的行为规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讲奉献不索取等精神,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内在追求,内心的想法起作用的,主要是靠教师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的自我意识、自身觉悟和教师自’身的学习、修炼形成的,教师要在功利色彩颇浓的环境下学会自我调控,正确地把握职业道德规范。因此,在优良教师职业道德形成过程中,教师的自律作用不可缺少。
  4.党员教师的模范作用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学校教师党员的言行对教师队伍的影响不容忽视,他们是教师中的先进分子。在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中,从他们人手,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党员教师,用邓小平教育理论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武装广大党员教师的头脑,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教育广大教师树立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意识,将全员育人的意识深入到教师心中,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将对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的建设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5.强化考核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制度保证。现在的教师考核体系中,有“师德”考核内容,但没有形成体系。教师职业道德往往是在一种严格的管理中得到强化和提高的,要使教师职业道德不断提升,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管理体制和模式,将教师职业道德指标体系与工资晋升、职称评审、奖金津贴、学习进修等严格挂钩,还应建立教师职业道德群众监督机制,定期向学生、教师管理工作者及教师本人进行教师职业道德状况调查。同时加强对不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给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行为人的责任追究,对严重丧失职业道德的教师严肃处理,清除出教师队伍,这样才能有效地弘扬正气,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规范化、制度化。
  教师职业道德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素有崇尚教师职业道德,倡扬教师职业道德的优良传统。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并在与时俱进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构建与现代化教育事业相适应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承担起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