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专题研讨’应为校本培训的核心

作者:崔国明




  校本培训是目前最广泛、参与人数最多的培训方式,也是教师培训最重要的途径之一。笔者以为专题研讨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培训有内容,培训见实效”的目的,是校本培训一种最为有效的方式,因此,它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校本培训的核心方式。校本培训中的专题研讨可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理论专题
  
  理论的最大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在于实践运用。校本培训中的理论专题研讨,就是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第一线,形成若干个理论专题,结合教师已有的经验和体会,以先进的理论去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新的理念去回答教师在实践中面临的困惑,以研讨和分散学习的方式让广大教师参与进来,变教师的被动接受培训为主动参与。
  一是要化整为零。校本培训可以结合学校自身的具体特点,将新课程的理论梳理出若干专题,一次培训研讨一个专题,由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提出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培训者从理论层面给予解答,这样,培训者和受训者双方互动,可以避免常见的纸上谈兵式的培训。
  二是要分层推进。有的校本培训动辄全员参与、集中培训,不问学科、不分层次。其实,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培训,都是不能搞“一刀切”的。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要求,学科理论不尽相同;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培训的重点也不尽相同。例如,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中老年教师理论培训的重点应该是转变观念,而青年教师理论培训的重点则应该是如何将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能力。同样是理论学习和培训,但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要求和做法,如果理论学习也搞“大锅饭”,那只能是“夹生饭”。因此,校本培训更多的是要“依人开灶,分散运作”,体现学科性和专业性。
  
  二、实践专题
  
  教师的专业成长要靠实践性的知识作保障,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和智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知识的不断丰富、更新,二是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
  虽然现在的校本培训都十分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尤其是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形式大于内容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培训目标泛化,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校本培训中的实践培训应该以“案例”为抓手,开展“案例”分析与研讨,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要进行案例分析式的校本培训活动,就必须有一个可供分析研究的案例。因此,研究课或是实验课,就是案例分析式教研活动的必然依托和有效载体。
  授课教师是“当局者”和“案例”的具体组织实施者,理应有自己执教的设想和教学思路。因此,在组织专题研讨时,培训者理所当然地应该先听授课教师的自我分析和说明。其次,培训者还应该组织同行教师进行广泛的讨论,倾听其他教师对这一“案例”的意见。授课教师的自我分析、同行教师的广泛讨论,其实就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专题研讨的触发点和引子。最后,培训者应该归纳总结,将教师中的一些普遍性的意见或共性的问题整理出来,对照相关的理论,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层面进行剖析,从而达到培训、提升的目的。这样,就可以避免培训的空洞说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够使培训真正落到实处,教师也就有了参与培训的热情和动力。
  
  三、科研专题
  
  科研是教育教学的第一生产力,也是教师提高素养、提升品位的必然途径,但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科研方面的培训也许是目前校本培训中最为欠缺、最为薄弱的一项内容。与理论培训、实践培训相比,校本培训冷落了科研培训,关注不够,投入不够。
  校本培训中的科研培训可以有下面的两条途径:
  一是以反思促提高。反思是教师尽快提高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教育教学科研的核心内容。一个教师不仅要学会反思,而且要加强反思、不断反思。反思可以是个人行为,也可以是集体行为。可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也可以反思他人的教育教学行为。在进行校本培训时,培训者应该着重引导教师学会对照理论和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及时发现自己或他人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反思、研究。要通过不断的培训,让反思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在反思中得到提高。
  二是以课题为抓手。课题研究是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先行和依托。切实可行的、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推广价值的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尽管目前的课题研究很热,但功利色彩很浓,而且大多数仍然属于教师的个人行为,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指导。对教师进行科研培训就可以以课题为纽带,在学校内部成立相应的若干课题组,带动一批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人人有课题,人人在研究。
  学校中的教育教学专题是层出不穷的,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只有紧紧的抓住专题研讨培训,才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师的参与度,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也才有利于以专题研讨推动教师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