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从真实走向适度虚构

作者:陈洪洲




  背离生活,作文找不到回家的路。因而,返朴归真,作文就得回归生活。作文对生活的回归,是为了恢复生活本身具有的教育力量。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做成什么文字”。《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那么,我们的作文怎么回归生活呢?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及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作文回归生活大体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还原生活,强调真实;二是聚焦生活,强调典型;三是反思生活,强调创意。可形象化地把这三个阶段称之为“作文回归生活的三级跳”。
  
  一、还原生活——原汁原味描写生活
  
  《课标》对低年级段学生的作文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要求中,首要的就是对写话“有兴趣”,而要想使这个年级段的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就要让学生觉得写话是挺容易的事。太难了,兴趣就不会长久。那么,怎么样才是“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就是写学生现在了解的生活。而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对这个生活的认识是表象的,也就是说,他们所感知的生活就是他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舌头尝到的、身体接触到的、心里粗浅感受到的生活,这就是他们的世界。因此,作文回归生活,对于低年级段学生而言,就是能够还原他所认识的表象的生活,尽量原汁原味地描写这个生活。那么,怎样原汁原味地描写这个生活呢?以下两点可资借鉴。
  
  (一)什么都可以写
  对于刚刚开始学习写话的学生来说,我们要小心地呵护他的写话的信心,在写话的内容上不应该作任何地限制,只要学生感兴趣,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因此,在一个个平淡的日子里,一场激烈的争吵,一份纯真的友情,一件意外的事情,一次惊奇的发现,一个大胆的奇思妙想……都可以成为学生笔下的生活画面。这时候,学生作文的基点应当是个体生命原生态的展示,只要是孩子自己感兴趣的,只要是孩子自己想写的,那就无须引导孩子去做任何遮掩和伪装,让孩子实情实抒,实话实说。虽然这种生命原生态的展示有时不符合成人心中的“常理”,甚至不无偏颇,但在孩子心中它们就是合理的,那么就应当得到人们的尊重和呵护。
  
  (二)怎么写都可以
  在写话的方式上,我们同样不作要求,怎么写都可以。打个比方,一个初学走路的婴儿,在刚开始走路时,你去告诉他应该怎样迈步、应该怎样摆臂,应该怎样……有了那么多的应该,孩子也就应该害怕走路了。初学写作时也一定不要有任何的约束与框框,有的只有鼓励。
  1.选用自己喜欢的语言方式。小学生有两套语言系统:一套是从书本上刚刚学得的比较规范的书面语言,对于这个时期的多数学生而言,用起来多少有点吃力;另一套是自己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口语,也就是与小伙伴们交流时所说的话,语言虽幼稚,但充满生命的活力。当我们的学生在书写自己喜欢的话题时,作为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言方式,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在不经意中让学生学会选择并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和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
  2.文章长短不限。对于这个时期的学生而言,因为个人的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对生活的感知能力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即使对于同一个话题,他们写话水平也是有差距的,我们做老师的,千万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话的长短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我们都要表扬。总之,能有兴趣地写出比较得体的话来,这就是我们这个阶段的学生的好文章。
  
  二、聚焦生活——管中窥豹反映生活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作文还原生活,进行原汁原味地描写,目的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同时,也是学生在浅层次上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这个时期的作文回归生活,多数是在能写、敢写和爱写上显现它的价值,因而,只要能写出来,即使是记“流水帐”,那也是好作文。学生到了中高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感知生活的水平在提高,“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显现出了它的价值,作文是为了“表达和交流”,而“表达和交流”就应该有一定的目的,因此,作文就是有目的的写话。既然是“有目的”的,那就要学会在生活的涌流中截取比较典型的、有价值的材料来凸现这个目的。因此,“流水帐”式的“海写”已经成为过去式,选择生活涌流中的典型片段的书写便成为现在进行时。
  
  (一)选择好“镜头”中的“生活点”
  聚焦“生活点”,本身就具有选择性,具有审美性,指导学生根据一定的目的去选择典型的材料,就如同用相机去聚焦我们的生活。怎样才能更好地选择好“镜头”中的“生活点”呢?
  第一,在同一生活层面上选择“生活点”,要选择这个层面上表现最佳的材料。比如,围绕妈妈特别爱“我”的方面来选材,我们看看一位学生在这一层面上列出的材料:(1)一次,舅舅从国外带回了一盒很特别的食品,妈妈见“我”喜欢吃,就全给了“我”;(2)那天,妈妈工作很辛苦,下班已经很晚了,但回家仍然坚持陪“我”做好作业才休息;(3)又一次,妈妈感冒了,可“我”夜里也突发高烧,外面又下着大雨,妈妈带病冒雨送“我”去医院。我们说,就材料的典型性来说,很显然,第三个材料最感人,那么,如果只允许选择一个事例的话,毫无疑问,就应该详细描写第三个。
  第二,在不同生活层面上选择“生活点”,那么就要选择这不同层面上内涵相近的材料。比如,介绍自己的妈妈,一个学生有如下不同层面上的材料:(1)妈妈工作很努力;(2)妈妈特别爱学习;(3)妈妈很爱关心人;(4)妈妈有时也爱占点小便宜。这四个材料是不同层面上,但我们可以看出前三个材料在表现妈妈“好”的这个内涵上是相近的,如果不是非要全面介绍妈妈,第四个材料我们就可以略去不写为好。
  
  (二)让“生活点”上的世界丰富多彩
  我们确定已选择的“生活点”足以管中窥豹反映我们的生活,那么就要力求让“点”上的世界丰富多彩。怎样才能丰富多彩呢?我们可以充分运用李白坚教授提出的“作文时间”这一写作技巧来表现。所谓“作文时间”就是电影、电视、小说、作文里的时间。这个时间跟生活里的时间大不一样,这个时间是可以停留、延长,当然,也可以缩短的。这个时间可以叫艺术时间,也可以叫作文时间。一旦学生学会运用“作文时间”的技巧,他们就能够比较自由地按照主题需要对作文中的人物叙写和场景的描述,进行适当地铺叙、剪裁或处理了。如此,即使生活中再小的事情也可以根据需要把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