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利用网络优势,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

作者:张 辉

上生活和网络道德发展的指导是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强有力的德育队伍。
  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自制能力弱,猎奇心强,还未形成较成熟的是非观,容易受到误导误入歧途,但如果受到良好及时的引导,也能顺利度过网络人生的危险期。初高中年龄段的青少年,会对年轻教师产生崇拜感、亲近感,可以利用教师权威进行言传身教,增强对学生网上生活和网络道德发展的指导,掌握德育主动权。由于网络道德教育方式偏重于倾心交谈,教师把自己和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更能引起思想共鸣,能更好地达到效果,最终使更多的老师成为学生生活中的良师、互联网上的益友。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特色活动,构建校园德育网络体系
  在当今网络时代,仅仅对学生的上网活动进行引导和规范是不够的,学校的德育工作者还应该主动出击,鼓励、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免费资源,自己设计制作网页或网站,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特色活动,主动占领网上阵地。通过网络活动推动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建设,构建中学生主体德育的新的模式。
  1.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加大网上德育活动宣传的力度。对于学校来说,网络是一种得天独厚的德育资源,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将常规德育活动认真设计好、组织好,并及时利用网络加大宣传。比如,先进班集体评比中常规检查的每周、每月、每学期的评比材料,可以利用网络及时公布,方便各班及时准确地得到结果。各种活动的通知和要求,及时公布在校园网上。各种先进人物和表彰内容,如每学期期中的单项表扬和期末的三好学生的评比,每学年的省市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校级、市级先进班集体的评比等都将及时出现在德育专版上,先进事迹也可以在网上公布,甚至评教评学活动也可以在网上进行。
  2.开辟网上政教处、学生会、团委、少先队办公室。在政教处内形成共识,发挥团、队、会三个学生组织在德育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带动全体学生干部,在网上的德育专版上开辟网上政教处、学生会、团委、少先队办公室,广泛地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开展好团、队、会活动,并及时利用网络进行对外宣传和联络。开展“每班一星”活动,每周在德育专版上介绍每班推荐的一位同学,介绍他的事迹和学校的信息中心配合,开展一些网络摄影评比、网络作文评比、学生网页制作大赛等具有网络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3.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设计组织好系列网络班会。班主任是学校的主要德育工作者,他们与学生的关系最密切,最了解学生,也最受学生的尊敬,他们理应成为开展网络德育活动的主力军。每学期,根据各年级的德育目标,各班订出班级工作计划,每月一个主题,围绕一个中心组织一次网络班会。学生可利用网络搜集材料,制作课件或网页,再利用班会时间展示材料,发布信息,先教育自己,再去教育别人。
  倡导班级管理现代化,要求各班级都要有自己的网页,形成人人有信箱,班班有网页,全校各个教室互通网络的新局面。政教处进行班级网页制作大赛,优秀的班级网页将在校园网上作为主页展示一周,这将形成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线,这也将成为在网络环境下中学德育工作具有鲜明网络特色的重要的标志。
  
  (五)协同社会各方共同实施网络道德教育
  学校虽然是德育的主渠道,但仅靠学校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庭、社会各方面都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以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网络。由于多数父母对网络知之甚少,大部分家庭没有承担起对青少年指导与监督的责任,学校有责任,也有能力对家长进行培训,举办家长学校,让家长也懂得一些网络知识,提高家长的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意识,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监护和指导的作用。把好孩子在家上网这一关。
  
  (六)用立法手段保证网络环境的纯净
  网络传播管理主要依托三个途径:网络立法、道德自律和技术控制。相对于前两者而言,技术控制是最客观的手段。
  网络信息五花八门,内容杂乱,对于毫无防范能力和意识的教育对象来说,网络不良的诱惑难以抗拒。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尽快制定和完善网络法规,使网络发展从无序到有序。在全社会倡导网络文明,形成健康的网络文化;加强网吧管理,遏制网络污染的形成和传播。运用法律手段既可以避免网络犯罪行为,又可以为学校德育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净化网络空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