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农村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的实施策略
作者:李水清
规划定向策略。乡镇教育的发展规划是与教师发展规划密切相关的,为切实推进农村乡镇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必须有行之有效的整体规划。因此,农村乡镇必须从本现乡镇的实际出发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师发展五年规划》和《教师校本培训实施方案》。规划的制定体现以学校和教师的发展为本,是在认真学习和借鉴外地经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本地实际而制定的。教师培训方案与当前课程改革形势紧密结合,对培训目标、培训原则、各阶段的培训内容、考核要求及实施步骤都应作明确的规定。通过规划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极大地调动中小学校开展校本培训的积极性,使每一所学校既对本校校本培训工作有一个清晰的目标,也使每一位教师能认真作出自己切实有效的职业规划,并将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与学校发展密切联系起来,从而使学校校本培训工作能够健康、有序、生动活泼地开展。
内联外引策略。在实施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工作中,一方面充分开发利用本地的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另一方面也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乡镇与本县市和省级甚至国家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合作,形成内联外引的强大培训网络,构筑起人网、地网、天网为一体的校本培训工作机制。构筑“人网”,就是建立起校本培训的人力资源库,乡镇的教育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在校本培训中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经常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和学科研讨与培训,让县市、省及国家级教育专家发挥专家引领的作用,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前卫的教育理念武装教师头脑,并为其答疑解惑;构筑“地网”,就是根据乡镇内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素质差异性,进行统筹规划,以中心校为基地,将所属村小联片,定期开展片内培训活动和教研活动,开展片内学校间的合作与互动,达到资源共享、共进共荣的目的;构筑“天网”,就是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用于远程教育设施建设,搭建起学校及乡镇与市、省和国家教师培训资源中心的“天网”联络,保证学校培训资源的需要。
课题合作策略。开展课题研究是促使教师成为科研型教师的有效途径,“以研带训”是校本培训的一种很重要手段,每个学年宜指导学校确立一些教研课题,并鼓励和支持学校积极申报市级以上课题或承担上级下达的课题,课题确立后,选定一批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长,成立课题实验小组,并分解成一些子课题下达到每一个学科教师。定期组织探讨和交流,即使是原课题组成员下派到乡镇其他村小,他们也带着课题研究任务组织村小的教师力量开展研究,定期向课题组汇报进展情况或探讨研究中的困惑。为了课题的合作研究让教师与教师连接,教研组与教研组连接,还应形成学校与学校的连接,课题的进展过程就是全员培训的交流与碰撞、合作与分享的过程,逐步使教师具备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的能力。
龙头带动策略。为整合乡镇校本培训资源,研究人员应经常深入学校,亲自参与并体验学校的校本培训活动,起到一个“专家引领”的作用,带动农村学校开展校本培训,在发现典型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理论指导,帮助学校进行校本培训模式的总结,并在本乡镇内推广应用。同时,要积极组织学校校本培训的工作交流会和活动展示会,通过中心校的龙头带动和校本培训典型引路,使不同类型的学校都能结合自身实际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不断促进学校和教师发展。
评价激励策略。为了促进学校建立校本培训的良好的工作机制,宜通过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逐步建立一套针对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校本培训评价体系中对学校的评价,包括条件性指标和绩效性指标,将学校校本培训的设施建设、组织机构、工作计划、培训师资等纳入到条件性指标中;将学校校本培训的制度建设、资源利用、学分登记、培训档案管理等纳入绩效性指标。校本培训评价指标体系中对教师的评价,包括教师培训的认知性指标和实效性指标,其中认知性指标包括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参训出勤率、积极接受学校培训计划安排、主动承担教育科研课题实验工作等内容;实效性指标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职业理想的提升、教学技能的提高和教科研成果等内容。通过实施评价,促进教师不断由经验性向科研型转变,促使学校不断向学习型学校转化。
整体优化乡镇教师教育资源,推动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整体水平提高,是未来教师教育工作的大势所趋。通过实施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工作,使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更加有序,科学规范,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才会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有学生的快乐成长,才会促进农村乡镇办学水平的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