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透视教师的“视网膜效应”

作者:王春芳




  在心理学上视网膜效应主要指这样一种现象:由于个体内心过于关注或追求某一种事物,而使自己视觉发生偏差,不能全面地对待事情或事物的本质,从而做出错误地分析、评价和判断。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近视眼的丈夫领着他怀孕的妻子一同在百货商场买衣服,出来后妻子告诉丈夫发现了六位戴眼镜的先生,而丈夫却告诉妻子他发现了六位怀孕的女士。这就是“视网膜效应”由于内心的关注而造成的视觉偏差。我们平时说的“境由心生”、“心志决定生活”,从某种意义讲,就是这种含义。一个积极心志的人总是看到社会光明进步的一面,而一个消极心志的人所看到的总是社会落后阴暗的一面,一个内心充满了爱的人总能得到他人的爱,而一个内心充满了恨的人总会处处树敌。
  在生活中,“视网膜效应”有它的优点,如“情人眼里出西施”,但更多的时候却是不足,会导致人的错误判断,比如“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人们通常说“眼见为实”,总是以亲眼所见作为判断事情的依据,但“眼见为实”只能算是真话,却不一定是真相,就像“坐井观天”一样,是由“视网膜效应”所带来的这方面的主观的认识。
  在教育教学中,“视网膜效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随处可见。一个只是学习好的学生总能得到“三好”学生的奖励,而班里只要发生了什么坏事,老师总是要找叫以前曾经干过坏事的学生,每一学科的老师总是喜欢在他那一学科上表现出色的学生……我看过这样一篇故事:一个学习成绩一直很差的学生,在某一次考试中成绩却进一步很大,而他们的老师不但没有表扬他,反而挖苦他,讽刺他,说他抄袭,这严重地损害了这位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从而这个学生真正的破罐子破摔,成了真正的“坏蛋”,而实际上他的成绩是他努力的结果。他也想成为一个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也想给老师和家长一个惊喜,但由于老师的这种不该有的误解造成了他的失望、绝望、愤怒,以至于自暴自弃,专门和老师对着干,造成了一个无法挽回的结局。这是教育的失误,也是教育中“视网膜效应”的负面效应。
  教育无小事,心理无小事,教育也是一把双刃剑。教育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有许多“坏蛋”也是在学校里炼就的。老师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可能影响和改变学生的一生。“视网膜效应”会让判断失误,造成行为错误,那么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如何克服“视网膜效应”的负面影响呢?
  
  一、 从科学的角度看待个体
  
  从科学的角度看待学生个体,一是要承认生命中存在着个体差异。因为家庭的出身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家庭个体的教育不同,生活中的经历和经验不同,所以每个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会不一样;二是要承认能力的差异。能力受遗传的影响,能力有类型的差异,有的学生喜爱文学,有的学生喜欢数学。能力还有发展早晚的差异:有的“早慧”,有的“大器晚成”。因为个体存在着差异,所以教师不应用同样的眼光,同样的要求看待学生。
  
  二、用求实的态度分析问题
  
  用求实的态度分析学生发生的问题,就是实事求是,不以自己的喜恶作为判断事情的标准,不以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作为判断的出发点,不以自己观念中的“好”与“坏”作为判断学生的前提,要尊重事实,全面的看待学生发生的问题,“好”学生也会干坏事,“坏”学生也会干好事。一个学生的学业成绩与他做好事的动机和作为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相关,也就是说,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未必是好人,知识学习好罢了,而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未必就是坏人。笔者经历过很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拾金不昧,还有主动助人的。站在社会的长远的角度上看,道德高尚和心理健康比学业成绩显得更重要,否则像卢刚、马加爵学习好对社会又有何价值呢?所以一个教师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不能以偏概全,那对学生个体或对社会来说都是无益的。
  
  三、以发展的眼光对待成长
  
  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的成长,就是要明白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人格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按照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观点,青少年时期正处在“自我意识对同一性混乱”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自我概念正在确定和完善,正在明确“我是谁”,而他人对个体的评价又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个体还没有形成自我评价的能力。所以一个老师不应过多的片面的肯定或否定一个学生。老师要站在发展的角度,正确地对待和评价学生,让学生形成一个全面真实的“我”的概念,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四、以多元的角度教书育人
  
  以多元的角度教书育人,就是要明确教书的重要性,更要明确育人的重要性。不要把教书和育人分开,美国心理学家马尔加得纳提出“多元智力”的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包括八个方面,不仅包括我们平时教育中重视的语言智能、逻辑心理智能等几个方面,更包括了我们在平时教育中所忽视的肢体运动技能、意志技能、人际智能……马尔加得纳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八种智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特点。作为老师,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抛弃传统意义上的只按书本知识教学的作法,不要忽视学生的个性特长,更不能忽视和打击学生的优势智能,要以多元的角度认识学生、培养学生。
  教书是神圣的,同时也是培养人才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要以社会的、发展的、长远的角度去认识学生和培养学生。每个学生都是金子,老师的作用是挖掘并找到学生身上的光点,让他照亮自己,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M]. 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