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感动,在情境对比中生成
作者:杜 鹃 王海军
“我们冷,小珊迪更冷……”
《小珊迪》一文安排在人教版教材第七册的最后一单元。学期接近尾声,正是冬季最寒冷的一段时间,教室里凉气逼人。上课时,教者用有些冻僵的手捏着粉笔在黑板上书写出课题,环顾下面,发现学生比老师还怕冷,他们不少人将手插进衣袋里,腰杆弯曲地坐着,用文具盒将书压着,还有的同学戴着手套,将脖子缩进棉袄的领子里。一个个像被霜打的茄子,无精打采地,甚至对老师的提问也反应冷淡,懒得举手。
显然,寒冷的天气冻得学生们提不起精神,教室里也似乎冷冰冰的,这种课堂气氛来上课是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但转而一想,天气的寒冷和学生的怕冷不正生成了课文教学的契机么,教师何不利用这种情景导入课文呢?见到这种情景,教者没有直接提醒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读课文中“白天发生在旅馆门前的”部分时,让同学们将该部分中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找出来,并抽选学生朗读。一位同学情不自禁地读起了第二自然段关于描写小珊迪外貌的句子:“一个小男孩走过来,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读到这,学生的表情有些感动。我问学生为何感动,朗读的学生满怀同情地说:“我觉得小珊迪太可怜了。那么冷的冬天,他却只穿着一件单衣,脚上连鞋子也没穿。”
我赞许地说:“是呀,老师也觉得小珊迪实在太可怜了,寒冷的冬天,他这个样子居然还在街上跑来跑去地卖火柴,谁读了都会心里很难受的。”同学们都小声地唏嘘着,看得出来,朗读课文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教者让全班同学一齐带着同情、怜悯的情感将这段话朗读了一遍,这时,课堂里有几个女同学的眼睛有些湿润了,许多同学的脸上都露出难过的神情,可怜的小珊迪已经打动他们了。
教者见“火候”已到,便略有些庄重地说:“可是,我们同学们坐在温暖的教室里,北风吹不到,穿着厚厚的棉衣棉鞋,却显得比谁都怕冻,连手都舍不得伸出来写字了。相比之下,我们冷,小珊迪更冷……”
听了这句话,全班同学像是受到了老师极严厉的批评,也像是自己做错了事情,一下子被触动了,不约而同地将手从衣袋或手套中取出来,端端正正地坐起来,个个显得精神抖擞,俨然忘记了天气的寒冷。看着同学们那童真可爱的样子,教者心里热乎乎的。
“如果是你,会把零钱退回去吗?”
小珊迪在给作者找零钱时,因为横穿马路被一辆飞驰的马车从身上轧了过去,撞断了双腿,在他生命垂危的关头,他却仍然让自己的小弟弟小利比将4个便士送还给作者。学生在读到小利比给作者说的一段话时,不少人的声音已经哽咽起来,而有的干脆动情地抽泣起来,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受到了强烈的情绪感染。
同学们都被小珊迪高尚的行为所感动。此时,教者并没有急于号召同学们向小珊迪学习,而是问道:“如果小珊迪把这些零钱留下,他能做些什么呢?”这个问题诱发了同学们的讨论热情,大家争先恐后地回答——
“可以多买点食物,给自己和弟弟吃,他们已经饿得难以忍受了。”
“他可以给自己和弟弟买双鞋和袜子什么的,因为他们的脚已经冻肿了。”
“他要是不返回来找零钱,也不会被马车撞伤。”
看来,大家都非常地关心小珊迪兄弟俩,希望能帮小兄弟俩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尽管他们也知道这样做是不道德的。大家也不知道那十一个便士其实也做不了什么,但他们愿意为小珊迪兄弟俩设计出种种用途。
教者接着问:“如果小珊迪不把零钱找给作者,作者能找到他吗?”同学们立即回答:如果小珊迪跑了,作者是没法找到他的,也不会为了这几个便士费劲地去寻找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小珊迪还要坚持将零钱送给作者,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小珊迪是个诚实守信用的人”,“小珊迪是个不贪便宜的人”,“小珊迪是个品德高尚的人”。
教者又追问了一句:“如果你是小珊迪,会把零钱退回去吗?”这一问,同学们沉默了,尽管他们明白不是自己的钱不能据为己有,但偌大的教室一片沉寂,谁也没有站起来大声地宣布自己会毫不犹豫地退回去。从大家的表情看得出来,沉默意识着深深的思考,这是可贵的沉默,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感动和良心的反省以及精神的升华。
“假如你是小珊迪,临终前会说些什么呢?”
小珊迪临死的时候十分凄惨,而他在告别这个世界前对作者说的一番话更是感人至深,学生在读到这段话时也个个声调都变了,特别是小珊迪对自己的弟弟放心不下,并托付给作者照顾时,更是催人泪下。
此时,教者一方面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一方面启发大家想象,体验角色,“同学们,假如你是小珊迪,临终前会说些什么呢?”
教室里几乎是众口一词地说:“假如我是小珊迪,会央求作者,让他赶紧送我到医院治疗。因为我的腿已经断了,弄不好会没命的。”
不管学生的发言如何,他们都没有像小珊迪那样说出那番话。教者一脸严肃地说:“同学们,你们这么多人的想法都是先考虑自己。可怜的小珊迪在自己疼痛难忍、奄奄一息的时候却丝毫没有顾及自己,心中装的却是更加年幼的小弟弟,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品质呢?”
同学们争着举手说:“小珊迪具有舍己为人的良好品质。”有的说:“小珊迪真伟大。”还有的说:“我实在太钦佩小珊迪了。”
再次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一部分,学生不仅读得入情入境,更涌动着一种敬佩之情,获得了灵魂上的洗礼。听着同学们的朗读,教者在和他们一样感动的同时,也多了一份欣慰与满足。
通过以上三处情境中自然鲜明的对比,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这种建立在具体的情境中的对比,是那种抽象的程式化的说教所无法达到的,也是在教学中自然生成的有益的课堂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