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例谈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

作者:覃武群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并强调联系生活实际,“教材应选择典型案例,设计开放性情境,激发学生的自学热情。”在新课标的这一理念要求下,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启发式、互动式的现代教学方法,给传统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被广泛运用。笔者结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谈谈对案例教学的一些认识。
  
  一、案例教学概念的内涵
  
  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搜集、整理、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从对案例教学的概念界定来看,我们可归纳出它的两个基本特点:第一,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掌握原理和概念,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这也正是案例教学最大的特点;第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核心是学生的讨论和交流,教师不再独霸课堂话语权,学生有更多的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二、结合政治课看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在案例教学的教研实践中,笔者设计并形成了“让理统帅例,以例说明理,用理分析例”理例结合的三环节教学模式。下面,笔者结合一次教学片断谈谈在政治课堂中如何进行案例教学。
  第一环节,寓理于例,调动学生积极心态。举例是为了论证和说明理论,因而必须寓理于例。案例中隐含着深刻的道理,能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因此,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或教师本人或引导学生将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还原为具体事例,有效地解决教学内容的抽象性与学生抽象思维不足的矛盾,为基本理论观点的学习创设情景,以确定学生学习过程的逻辑起点,预设思维过程的路径,达到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欲望的目的。这一环节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为此,要求选择的案例应符合以下特点,体现教学的开放性。
  1. 广而不滥。选择的案例时间和空间范围要广。简言之,古今中外的事例,所选内容要多样,表现形式要多彩,而且必须具有针对性、典型性、趣味性。
  2. 新而不偏。所选事例应力求新颖,时代感强,是发生不久的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必须与教材内容贴切,不能偏离所学理论,并具有深远教育意义。
  3. 巧而不深。所举事例既要适应所要说明的理论观点,又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易于理解,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必须具有可接受性,同时注意以正面事例为主。
  第二环节,以例说理,培养学生多种思维和创新精神。由案例到理论,是教师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得出理性的结论,即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要求学生真正领会理论观点的精神实质,彻底克服原来死记硬背理论观点的现象。
  这一环节中教师的引导是通过事例问题化来实现的,要求教师加强提问艺术的修养,力求有效提问,必须做到所设计的问题具有“广、新、巧”的特点。“广”是体现广泛灵活,多度、多层次、全方位地设计问题;“新”是突出新颖深入,设计的问题既能诱发学生兴趣,又能深层次地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巧”是强调准确巧妙,既有针对性和逻辑性,又有启发性和开拓性。与此同时,还要善于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用以解决教师设问之不足。
  第三环节,用理释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由理论到事例,这是政治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为政治课不能只给学生一些具体的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懂得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初学者也要用,这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认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突出特点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觉悟,体现思想政治课程的实践性、教育性。
  这一过程能否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觉悟的教学目标,关键是教师所设计问题的质量。教师要善于联系社会热点、焦点,即当代中学生所密切关注的问题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提出多种设问或创设各种联系实际的形式。如调查汇报、提合理化建议、角色扮演、集体辩论、写小论文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政治案例教学的功能。
  笔者在讲授初二《思想政治》第二课第一框中“维护公共场所秩序”这一内容时,在将众多事例进行对比之后,精选了一份图文并茂的材料,即:
  天桥
  昔日天桥在城南,
  旧京一处风景线。
  茶棚酒铺摔跤场,
  大鼓单弦拉洋片。
  今日“天桥”随处见,
  腾空而起成奇观。
  鞋垫草帽指甲刀,
  过街如走一线天。
  这份材料从文字及图片出现的形式看,趣味性强,又比较贴近现实生活,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通过分析这一事例,使学生认识商贩的不良行为。从学生成长的角度看,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可避免学生今后成为图中那样的商贩,从而减少甚至杜绝上述行为。另外,经过学生的宣传、劝说,周围这样的人还可能减少上述商贩的做法,从而还我们一个优美的环境。这是第一步骤。
  第二步骤是问题的设计:图中小商贩的行为扰乱了哪些秩序?是否属于违法行为?让学生回答出他们扰乱了天桥这一公共场所的秩序。这一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逻辑起点,为回答下列问题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接着是以图中小商贩的行为设问,即他们的行为给过往行人、给国家、给社会都带来了哪些危害或影响?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悬念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得出结论。这几个问题让学生深深感悟到不良行为的严重性,要在明确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做事,从而使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得到加强。
  为了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向着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还必须深入教学第三步骤,即让学生运用当堂所学的理论观点分析解决自身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并转化为行动。对此设计两个问题:公共场所除了天桥外,还有哪些?请列举你所曾看到过的公共场所,并联想车站、码头等到其他公共场所,结合自己和他人的实际举例分析其危害。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广泛联系实际的能力,更为规范学生言行,提高其守法意识起到渗透作用。为使学生能付诸行动,最后设计的问题是:如果你是这些公共场所相关部门的执法人员,你会怎样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在认识到各种不良行为危害性的基础上,能从一个执法人员的角度,提出减轻或杜绝危害的办法,深层次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法律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在整个的三环节教学中,教师的选材和问题的设计都突出了广、新、巧的特点,尤其是巧妙置疑这一环节处处击中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引发师生间、学生间的激烈争论,使学生的思维火花互相撞击,在彼此的互动中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三、实施政治案例教学的体会
  
  通过对案例教学的多年尝试,笔者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如下几点体会。
  1. 案例教学能充分体现师生多向信息交流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符合教学规律。它不仅要求教师开动脑筋,选择能准确反映理论观点的实际材料,而且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归纳概括出融入材料中的理论观点,并用其分析、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从已知探究未知的创新精神。
  2. 案例教学体现以“问题”为载体,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它改变了以往单向灌输知识结果的教学,将要学习的知识置于具体鲜活的、具有一定复杂性的案例情景中,使学生对知识形成多角度的丰富的理解,或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探究新知识,建构自己对各种问题的观点和见解。这样就使学生从被动接受中解放出来,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自主的学习过程,让学习真正成为一种高级思维活动。
  3. 案例教学有利于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思维、情感等品质的综合要求。教师面对全体学生,把理论知识还原为具体实际,以确定学生学习过程的逻辑起点,预设学生思维过程的路径,正是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学生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得出理论结论,有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让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认识、分析、解决新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精神、创新精神,又锻炼了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这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整体素质的提升。
  案例教学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很强的现实需要,突出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恰当地运用案例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知识性和教育性,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与觉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益尝试。
  
  栏目编辑王祖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