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沙龙”式语文校本教研策略研究
作者:刘俊梅
一、沙龙式语文教研的形式
1. 理论学习沙龙。沙龙式学习运用于语文教研与教学中,对于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解决在新旧课程的转变理念上的困惑、疑虑等是很有帮助的。如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主题的理论学习,教师围绕“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如何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何进行综合探究学习?”等问题自由发言。通过交流,教师们自然加深了对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的认识,同时能对新的教学策略与方案,经过进一步的比较筛选,用于指导教学实践。
理论学习沙龙,还可尝试借鉴“头脑风暴”策略,以取得最佳的效果。“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最早是由现代创造学奠基人奥斯本提出的。借助此法开展学术沙龙式教研活动,可由组织者以一种明确的方式向所有参与教师阐明中心问题,然后让每位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内自由提出尽可能多的想法和方案,在此过程贯彻“无错原则”,不允许任何的批评与指责,并作好详细记录,稍后再进行整理与分析。
2. 案例研讨沙龙。这是以课例展示的形式开展的研讨活动。研讨内容包括:执教教师谈课例设计的思路;本年级本学科教师谈课题实验的体会与困惑;其它教师对本课题下的课例进行点评,并同大家交流和分享围绕本课题寻找到的相关资料。如在教研组研讨沙龙中,某教师在教学《端午的鸭蛋》时,吸收教师们各自的教学优势,尝试三种不同的教法:一种是完全按照教科书体系开展教学;另外两种是依据课标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开展教学。教师们针对该教师的教法展开讨论,大家的思维在此交锋,观念在此碰撞,认识在此提升,行动在此孕育,收获的喜悦在此分享。
案例教研的优势在于:(1)克服了以往教研课的盲目性。以课题为中心,教研组教师在一学期内或更长时间里做专项研讨,目标明确,行动有方向。(2)案例研讨活动提供了一个展示研讨过程的平台,教研组老师共同探讨,交流与分享,得到大量信息,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各年级科组一个互助互学互进的过程。(3)培养了科组团队协作的精神。以前人人上课,个个辛苦,单独作战,质量不高。其它老师疲于听课,评课时间得不到保证,常常是不了了之。又由于主题不鲜明,就课论课,缺乏“教研之魂”。而案例研讨中心明确,目标一致,同心协力,献计献策,教师由个人奋斗转换为团队合作,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教研团队,有利于整体的提升。
3. 主题式沙龙。主题式沙龙可以是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展开探讨,也可以从典型的教学案例出发集中交流,以一个案例或一个问题、一个专题为主题,参与者各抒己见,如新课导入沙龙,教学设计沙龙等等。主题式沙龙可以学区联片开展活动,通过多校联谊活动,针对一个主题进行交流与探讨。例如新课程教学设计课题组研讨活动,开展“主题沙龙式”教研开放日活动,展示教研组精品课等。课前,教师在备课组内进行说课活动;课后,请各听课老师进行评课活动,针对课例展开激烈的讨论,在交流过程中大家互补提高,人人都有收获。
二、沙龙式教研活动内容和方法
沙龙式校本语文教研就是要营造出宽松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让大家在“聊一聊,辩一辩,品一品”中探讨课改中的疑点、难点、热点和焦点,旨在开阔思路,引发思考,探索语文课程改革中的新方法、新模式。
1. 确立主题大家聊。举办教师论坛让大家聊。听专家的讲座无疑是受益匪浅的,可专家和普通教师是有距离的,这样的机会也是很难属于平民教师的。看教改文论无疑是能提高人们的认识,学到一些经验,可一线教师琐事繁冗,很难忙里偷闲,且这样的自觉学习对教师敬业精神要求颇高,没有一定的学习氛围,许多人未必能静下心来,提到这事不少人都会汗颜的。在学校里设置教师论坛,由学校定期组织论坛活动,以本校的骨干教师提出论坛主题,并请他们以专家的身份在讲坛上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智慧,畅谈自己的实践经验,讲述自己的学习心得,其他教师参与其中相互交流研讨。这样的形式能造就一批校内大家熟悉的“专家”,充分激发起广大教师的教研热情。试想:与其设立一个标杆可望而不可及,还不如放低标尺让大家都来亦步亦趋,只要我们努力拾级而上,终点就不会是梦想。这样的做法已在不少学校展开,并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 出示专题集体辩。组织教师辩论会让大家说。课程改革是一波全新的浪潮,在这场课改浪潮中,将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而这些情况和问题是直接与课堂、与教师、与学生相联系的,解决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得靠教师的智慧和不懈的研究探索。教师辩论会就旨在通过辩论的形式,抛出课改中的一些焦点问题让教师们开展辩论。笔者曾参加过许多这样的辩论会,至今仍有两场辩论会记忆犹新,一场是“教学是以知识为本,还是以能力为本”;一场是“如何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们在辩论会上个个是辩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不甘示弱,积极参与,会场气氛紧张而热烈。如此没有拘束的争辩很好的诠释了活动的初衷:产生争鸣、殊途同归。相信在这样的辩论会中,道,会越说越清;理,会越辩越明。
3. 展示成果人人品。交流教育成果让大家分享收获。以教育日志交流为例,在最新一期的《* * 初中教育日志》卷尾语中这样写道:“教育日志熔铸了我们的一个虚拟世界,你我徜徉其间,用最干净的心,最朴素的情,最古老的方式,最简单的笔调,去交流、碰撞、深思、感言。教育日志葱茏了我们的一片精神园林,你我播下种子,再静静地用生命守候:那稚嫩的幼芽终于破土而出,抽枝长叶,繁茂出盛夏的那抹蔚蓝”。如今各校的叙事研究都开展得如火如荼,教育日志集也都精彩纷呈。笔者所在学校的教育日志在区级现场会上曾展示过,命名为“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活动的意义在于它不是苹果与苹果的交换,而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教师间互相启发,形成了在实践中反思,在交流中吸纳,在领悟中提升,在合作中成长的良好氛围。
三、关于“沙龙式教研”的几点思考
第一、“沙龙”是轻松的,也容易是散漫的。如何克服沙龙式教研的随意和肤浅是个问题。如我们常常犹豫是“辩论会”还是“辩论赛”?总是担心行政措施会束缚了这种鲜活的形式,可没有制度的牵引这种形式会否在兴趣殆尽后就夭折?作为学校该如何呵护好教师对事业的这份热情?
第二、沙龙式校本语文教研内容往往不够“高、精、尖”,在教学生活惜时如金的当下,这种形式会否效率不高?也许在这样的教研中,教师们积极投奔的有时甚至会是一条歧途,谁来为沙龙式教研前瞻导航?
第三、作为课改初期,沙龙式校本语文教研无疑是招惹喜爱的。但随着改革的发展,沙龙式教研是否就应从台前走到幕后,让一些更为规范更为行之有效的教研形式唱主角,而沙龙式教研仅为一种点缀,这样是不是更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