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村普高人本化班级管理初探

作者:马进成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级的管理也是学校管理的一个具体体现。笔者近二十年在欠发达地区农村普通高中工作,一直积极努力探索普通高中的班级管理,现以此文提出个人的一些浅见,以求得到行家的指正。
  
  一、欠发达地区农村普高班级管理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欠发达地区农村普通高中也相应得到发展,这种发展使农村普通高中学校管理尤其是班级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高中朝着普及的方向发展,使得大量的初中学生进入到高中阶段学习,而农村普通高中现有办学条件与高中教育的发展不相适应,势必造成这样一种局面:班级规模过大,学生情况复杂,程度参差不齐,既不便教学,也不便管理。“择校风”盛行,使得农村普高生源质量降低,学生中厌学、消极、自卑、暴躁等现象严重。再者,由于师资力量薄弱,使得农村普高学校班级管理暴露出许多弊端:
  1. 教师长期来以“一刀切”的标准管理班级,在班级管理中不管学生个体的差异,缺乏情感因素的道德培养和行为习惯养成,只是单一的纪律约束、奖惩规范等,缺少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培养。
  2. 班主任重智轻德,个人思想道德水平不高。大部分欠发达地区农村普高教师不愿或不想当班主任,原因是多方面的,归根到底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职业道德修养不高,责任心不够强。因此,班级管理存在着班主任工作不主动、消极对待、敷衍了事。
  3. 班主任的教学业务水平不高,加上组织管理及思想心理疏导不到位,使得其在班级学生中的威望不高,学生不服从教育管理,导致管理教育成效不大。
  4. 班主任工作方式方法欠缺:①本应为平时的习惯培养却变为硬性的要求。②本应是教育引导、心理疏导却成了严格的管、卡、禁。③本应是师生共同交流探讨的问题也变成了班主任的“师道尊严”、“一言九鼎”,不容置否。
  
  二、新形势下欠发达地区农村普高班级管理模式的转变。
  
  根据欠发达地区农村普高的生源实际及实施素质教育的需求,在农村中学实施“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是改变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村普高班级管理的最佳途径之一。
  
  1. 师生人格平等,一切管理活动以学生为本。
  班主任在实施管理当中,应改变“师道尊严”、“师训徒从”的陈旧观念思想和作风,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性特点,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发挥学生的自身优势,重点引导,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与正确的班级舆论以及完善科学、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实现人本管理。
  
  2. 班级管理工作应用思想道德教育来统领。
  班主任最基本的职责和任务就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指出: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欠发达地区农村普高班级管理中应该顾及学生个体的差别,多考虑学生切实的内心感受,不要只简单生硬甚至严厉的纪律约束和奖惩规范,而应更多地把班级管理变为浸透情感关怀的道德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班主任不应靠权力和大道理来施加影响力,而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用启发的方式,身体力行地做好垂范。
  
  3. 班级管理中要加强师生的情感互动交流。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人生情感。然而,面对欠发达地区农村普高生,却“想说爱你不容易”。很多班主任把心底对学生的爱都凝固成冷峻的面孔和严厉的目光,以致学生并不知道老师心中有爱。欠发达地区农村普高生长期得不到老师的关爱,以致部分同学甚至与老师、班主任对立起来,因此,班主任应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建议班主任多到教室、宿舍,保证和学生的正面接触的时间,经常找同学谈心交流,多鼓励和赞美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班主任的真情实感而“亲其师,信其道”。问题是我们不少班主任在工作中往往缺少爱心,对待学生不是发现优点,肯定成绩,而是担任着教育警察的角色,专找缺点,将问题“放大化”。致使许多个性突出、多才多艺的学生被当作“差生”,打入“另类”。
  爱不等于溺爱,班主任要把握“爱”与“严”的辩证关系,“爱是出发点,严是策略”。学会运用“欲抑先扬”的方法。一方面,对学生错误的姑息就是对教师职业的亵渎,从严治学是对学生最大的爱,对社会最根本的负责;另一方面,宽容本身是一种教育,它比严厉更有效。爱学生还表现在善于鼓励学生,赞美学生。莎士比亚曾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以鼓励代替批评,用赞美来启迪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师生双方的情感互动与交流,使学生怀着一种积极的心态,这样,才能创造出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功、班级的进步、和师生的共同成长。
  
  4. 营造和谐向上的班级集体环境。
  班级是学校按照一定制度建立起来的组织。学校强制性地指定若干学生组织在一个集体里,通过课程、活动,尤其是通过班主任的组织协调,以实现教育的结果,它担负着明确的教育任务。而教育的事实是,学生的发展可能不取决于教育者有意教给学生的东西,在更大程度上,却取决于一种教育活动组织起来时,实际上对受教育者构成的一种影响环境。中国有句古话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一个人如果处于良好的成长氛围环境之中,他就会发现真正的自我,实现他的全部创造性与潜能。欠发达地区农村普高生大部分是老师眼中的“差生”,以致种种原因使得班级正气不足,“邪气”上升,班级氛围、环境不利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欠发达地区农村普高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活动时,着力培养营造一个自主、平等、积极、和谐的班级环境。一旦这种良好的班级氛围、环境形成,学生定能在班级中身心两健,和谐发展。
  
  5. 充分发挥班团干的核心模范作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班级能否形成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班风,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班团干队伍。欠发达地区农村普高生虽学习整体实力不及城里学校,但学生的其他方面并不比其他学校的学生差,班主任应综合衡量、精心选拔、加强培养班级学生干部,学会放“权”锻炼,树立其威信,还要加强督导,保持班团干的先进性,使其他同学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6. 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要科学、公平、公正而有理性。
  青少年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但我们教师往往因学生一时的表现过早产生对学生的不良看法,使学生错失了诸多的纠错机会。每个人都会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我们青少年学生更是十分在乎教师尤其班主任的评价,并非常注意班主任是否公平、公正。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教育中应该①平等地尊重关注全班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因情、因地实施教育和管理及服务学生,体会学生的感受和心理承受能力,不要一味压制,强硬要求,必要时应学会换位思考,使全体学生充分信任班主任。②善于鼓励、欣赏、信任和赞美每一位学生。虽然欠发达地区农村普高生常常“错误”不断,事实上他们也有闪光点和优点及可爱之处,只是我们班主任缺少发现,缺乏及时的欣赏、赞美和鼓励,未能将其放大。如果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多加鼓励和及时的赞美,肯定能比用责怪、诉训和埋怨的方式来管理更有效。③情真意切、真心实意、因势利导、以情动人。欠发达地区农村普高学生往往有自卑的心理,这更需要我们老师尤其班主任要用真诚的鼓励和赞美及教育疏导,唤起学生的自信,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真切地体验成长,感受进步,享受成功。④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要注意方式方法,应以激励为主。班内有好人有好事应及时大力表扬,营造正确班级舆论方向促进良好班风、学风形成并进一步发展;班上有人犯错违纪,做坏事要及时批评教育并做到“欲抑先扬”,要及时与家长沟通,达成教育共识,防止事态扩大,避免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