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可以这样教学生提问

作者:李 红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问题是创新的起点。爱因斯坦也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没有一个不强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重要性。新课标实施以来,笔者努力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从“敢问、善问、好问”三方面教会学生学会提问,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让学生敢问
  
  为了能让学生敢于提问,教师应首先采取“融洽关系,创立和谐氛围”和“设置情境,让学生有问可提”。小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等问题,对老师还是敬畏的,上课不敢发言、羞于发言的大有人在,这就造成了上课发言不踊跃的局面。至于上课能主动提问的则更少了。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应做到微笑教学,让小学生感觉到老师态度和蔼可亲,教学气氛和谐宽松了,学生心理也相对放松有话想说或有话敢说了。但是,仅仅做到这一步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设置一种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用投影仪在黑板上打出一家工厂的厂房,然后联系课文内容启发学生:大家看到的厂房和我们学习的课文内容有什么样的联系,想一想,你能提出怎样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后,提出如下的问题:工厂的厂房是什么形状?厂房的体积该怎样计算?体积是多少?这个厂房占地面积应该是多大?这些问题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来的,他们当然也就积极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在情境设置中,我们还可以有多种方法,比如设置生活情境、游戏情境、谜语情境等,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文、声、像的效果,给课堂教学增添活力和魅力,激发学生的提问欲望。
  
  二、教学生善问
  
  有了宽松的课堂气氛,学生有了敢问的勇气,不等于学生就能提出问题了,因为学生还不知道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去提问。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善于提问。善于提问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题的窍门,让学生学会寻找问题。简单地说,教师在与学生共同探讨的过程中,学生有听不懂的地方,没有完全理解的地方就是问题的产生源。如果在这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就会发现问题所在。一般来说,教学生从下列三方面提问。
  1. 模仿提问。
  这种方法需要教师先进行示范性提问。比如,在教学生4的乘法口诀时,可尝试提出下面几个问题:一张桌子四只脚,4张桌子几只脚?用加法怎么计算?根据乘法算式怎么编写乘法口诀?学生在接受了这样的学习方法后,以后学习5和5以后的乘法口诀时,就会模仿4的乘法口诀进行提问了。
  2. 比较提问。
  这种提问可以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找问题。比如,在讲完圆的面积讲圆柱体的时候,让学生提问。有学生就提出,圆柱体的表面积跟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圆柱体的体积要不要用到圆的面积?讲到“比”的时候,有学生发问,“比”的符号跟时间的符号相同,为什么?能不能更换以示区别等等。
  3. 发散提问。
  这种提问是从这一事物联想到相近的、类似的或相反的另一事物。这种提问能体现学生思维的机动性、创新性,比如,在讲完圆柱体的体积后,在教桌上摆上鱼缸、花瓶、三棱型等实物,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提出问题。
  
  三、使学生好问
  
  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养成好问的习惯,教师应常使用“积极评价”和“鼓励说错”两种办法。积极评价就是对学生在提问中或者课堂作业、黑板练习中出现的哪怕是一点可以值得肯定的地方,都给予赞赏,让学生有成就感。对于提问错误或答题错误的同学,不责备、讥笑、呵斥,最常用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讲出解题的过程,在讲解中,如果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纠正了,教师应不吝惜掌声以资鼓励,如果学生自己还没发现错误并重复出现错误,就把问题交给全班讨论,通过讨论,让大家认识到错误发生的原因,找出解决错误的方法,使发生在个别人身上的错误引起共鸣。这样做,无论对与错,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构成了一个温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都能保持好问的学习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