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唐 静




  遵循“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以鄂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2课《夏天和冬天》一课为例,就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教材,挖掘教材资源,实现文本价值的最大化,充分展现高效课堂的无穷魅力,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找准训练要点,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课要“消肿”、“减肥”、“瘦身”,化繁为简,削枝去叶,突出主干,凸显主体,理清主线,就要下决心改变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找准语言文字训练点和学生情感的激发点,精心选择训练重点,确定训练难点,设计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夏天和冬天》一文的作者选取了四季中的“夏天”和“冬天”这两个反差较大的对应性季节,把留心观察到的一些典型事物,用比喻、拟人化等手法写出了季节特征,勾勒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表现了顽强的生命在炎热夏季和寒冷冬季之中的无限生机与活力。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1. 提炼语言训练点。
  雨前的热,作者寥寥数语,通过景物变化表现热,人们的心情烘托热,将夏季的炎热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是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极好的范本,极其适合教给学生围绕中心句将抽象的内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叠词叠句的品味赏析,引导学生在平淡的语言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雨中的风来了和风去了的两段文字,句式相
  同,结构相似,内容不同,情感不同,读法也不一样,正好是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的绝佳教材。
  
  2. 精选情感激发点。
  作者紧紧抓住了夏天的典型景物的变化,再现了一个雨前炎热、雨后清凉的令人向往的夏天,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烈日炎炎盼雨来的图景和一幅雨后清凉心欢畅的美好画卷。雨前,人们烦躁、焦虑,盼望大雨的急切心情;雨中,大雨倾盆时人们快活酣畅的感受;雨后,雨过天晴时人们的悠闲自在。把握这三个层次的情感变化,有利于在诵读中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
  
  3. 定位教学重难点。
  正是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钻研和品析,教师将教学重点确定为:体会课文描绘的夏天的美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难点是:体会句子“啊,像一群小鸟飞过雨后的彩虹!”理解句子意思,体会作者情感。因此,明确训练重点,找准教学难点,是达到省时高效的教学境界的基础。
  
  二、把握训练标高,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应充分把握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遵循学生的学习实际,明确“三维”目标的达成度,提出明确、实在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体现语文学科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本质特点。避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盲目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课程功能,以实现教学的发展功效和育人的本质功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三年级下学期应继续对学生进行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自然段的训练,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初步了解一些表达方法。同时,三年级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如何围绕中心句将文章写具体,是学生写作上的一个难点,教学中,应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因此,针对课文在单元中的安排、文章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按三个维度的要求,《夏天和冬天》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学习与夏天有关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相关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通过读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感受夏季景色的特点。(4)通过了解夏天雨前、雨后景色的不同,体会作者对夏季雨后凉爽景色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第三项和第四项,就是有别于其他课的重点内容。课文题材、体裁不同,所处年段不同,特别是文本特点不同,因此,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教师遵循教学规律,针对文本特点,年段特点及学生特点,准确把握训练标高,从而,确保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讲究训练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陶行知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教师要做到因文而异,因需而设,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采取切实有效、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夏天和冬天》一课的教学,教师将情境体验和方法指导融为一体,以朗读训练为重点,将听说读写等各项语文实践综合运用,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经历语言习得的过程。
  
  1. 情境中体验。
  教学中注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全身心地投入,张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思维。在想象中感受季节的特点,在描述中再现季节的情景,在情境中品味季节的快乐。
  
  2. 诵读中感悟。
  教师用“读”来组织教学活动,加强读书方法的指导,采取多种读的形式,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提高读的质量。引导学生读出情,读出味。让学生在充分的阅读实践中加强体验和感悟。
  
  3. 训练中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如(1)自读自悟的能力。逐渐培养学生借助“画、批、注”的方法读出个人的理解、感悟,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用画“结构图”的方法理清文章思路,在体会夏天的热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教给学生的写作方法。(2)用多种方法理解文本语言的能力。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引领、指导学生学习语言,采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优美图画、看画面再现情景、反复诵读品味、换词比较、标点符号的理解运用,语言渲染提升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从而将文本语言转换成自己脑海里的画面,进而转换成自己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