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ABC

作者:陈才林




  许多学生的违纪行为,其实并非品格问题,而是一种心理表现,因此,班主任应多一种工作方式:疏导。
  
  1. 疏导,基于平等。
  
  新时期,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完全是新型的平等关系。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思想,如果我们班主任还把“师道尊严”当作一件法宝,高高在上,恐怕难以达到和谐。班主任与学生交流、不能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如果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本身就无形地筑了一道墙,学生不敢亲近。我们的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甚至有叛逆性的。我们成人的心理也是这样:你越平易近人,别人就越亲近你;你越趾高气扬,别人越不买你的账。亲近、友好,就能交往,学生就掏真话。前些时间,我班张洛同学一天连续迟到两次,早晨迟到受了批评,下午第一节又迟到,晚上我和他谈,肯定他以前表现好,今天定有原因,他谈了和家里闹矛盾住到姨妈家的经过。谈话后,他主动搬回家住,和父母和好了。采用友好平等的态度,当然少用批评的武器了。我们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亲和力强的老师,那样的老师教学效果也好,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我们有的教师自以为教书几十年,培养大学生无数,桃李满天下,在课堂上自夸自擂,动不动责备学生,殊不知适得其反。有人说,一个动不动就责备学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这话我们要深思。
  
  2. 疏导,基于个人魅力。
  
  俗话说:说千言道万理,不如做个好样子。爱因斯坦说:“只有伟大而纯洁的人物榜样,才能引导我们具有高尚的思想行为。”班主任的道德表现对学生具有鲜明的示范作用。教师的良好职业道德和交往道德,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热爱。教师认真负责的工作和劳动态度、职业素养,无疑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求学生守时、不迟到,班主任首先应该做到。我在班上上课时,有个同学请假出去,我批评他,他反驳,您还不是有时出去接手机。我们要用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学生,用丰富的情感去感动学生,用严于律己的精神去影响学生,用渊博知识去浇灌学生,用精湛的教学艺术去开启学生。这样学生通过耳濡目染的影响模仿,把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个性、世界观、价值观逐步同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和个性结构上来。如果一个不负责任、拖拉的教师带出的班级很可能是散漫的集体。孔子认为教师的本质是“以身作则”。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拿平常的清洁卫生来说,早晚老师帮助做做,收拾收拾讲台,自然会影响学生;上课准时准点,自然会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工作兢兢业业,自然会培养学生认真的精神。这就是潜移默化,无声胜有声,这样就能培养集体的“向师力”。
  
  3. 疏导,不拘一格。
  
  班主任在处理事情,与同学们的交往中,要坚持正面引导,正面鼓励的原则。班主任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才能,集中地表现在与学生的交往上。
  每个人都有进取心,每个学生都想成为优秀的学生,都想每次考试考好。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儿童的全部技巧,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我们都知道罗森塔尔效应,实践证明凡受到教师关心支持的学生往往具有良好的心境,受到老师冷遇和训斥的学生往往失去信心,影响学习效果。在与学生交往中要少用批评,多用鼓励,要挖掘出学生内在的上进心,尤其是对品质、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对学生疏导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规谏疏导:善意地规劝,给他讲道理,使其明是非、知荣辱。
  (2)感化疏导:用情感感化他,例如用父母的期待、老师的信任去感化。
  (3)榜样疏导:把他置于班集体中,用优秀学生的事例去引导。
  (4)慰藉疏导:对考试成绩不好,受委屈的同学给予心灵的抚慰,唤起他们的自信心。
  (5)警示疏导:对犯错误的同学讲明性质后果,给以警告。
  批评要注意方式方法。有这样几种方式不妨用用:
  (1)点化式:用暗示或提醒的语言点拔,尤其要点到思想动机。
  (2)交换式:用商量口吻交换位置,使其设身处地思考并处理问题。
  (3)温婉式:口气温和委婉,使其心理上产生内疚感。
  (4)自责式:批评者首先主动承担责任,使其产生共鸣。
  (5)渐进式:由现象到本质分析,使其由浅入深地认识问题。
  (6)宽容式:要有一种大度的胸怀,宽容是最伟大的交流方式,能使学生消除逆反心理,叩开他们的心扉,从而化解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