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谈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

作者:许学武




  “和谐是学校文化的本体意韵,是因为学校文化是为建设和谐社会培养和谐的人的和谐组织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中稳定的核心驱动力量,作为校长,应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打造优质教育品牌,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一、发挥校长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校长作为学校文化的引领者必须有清晰的文化发展观,这对学校发展无疑至关重要。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校文化就是管理者的文化,校长是否有内涵、有思想,是否有清晰的学校文化观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只有校长文化与校园文化、师生文化、社区文化有机结合、相生互动,才能明晰且富有创新地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正如人们常说的:校长没思路,学校没出路。作为校长,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它的形成有助于学校文化和学校管理的创新,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日常管理所形成的规章体系,它是顺利推进学校发展的保证。因此,校长必须努力做到:一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创造具有亲和力的学校人文生态环境,使师生感受到民主、平等、友善、亲情、鼓舞、感化和帮助,使学校成为让师生兴奋、留恋的地方,使教师真切地感受到做人的尊严和从教的幸福;二是建立民主科学的教育管理机制,让广大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在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中发挥主人翁作用。
  规章制度的建设,重在落实并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对师生而言,制度不仅仅是一种准则,一种约束,更是一种导向,一种激励。师生们在建制度、学制度、懂制度、用制度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主人翁意识,自我对照,自主管理,相互监督,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内化为素质,寻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实现自我价值与学校发展的双赢。为此,一是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如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高尚情操,具有创新精神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是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既善于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能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二是促进教师的发展。帮助教师提升文化品位,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逐步成为专家型的教师。
  
  二、高度重视教师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优秀的学校文化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校长带领广大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积淀形成的”。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校积极开展校本研究,以重建教育科研文化为突破口,使教师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提升教育教学品质,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必须注重教师的培养。学校应大力倡导科研强校,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要形成“人人有课题,人人参与科研”的氛围;学校要激励教职工在教育教学思想上创新,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创新,要不断归纳、总结,把实践经验转化理性思维。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加强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备课,把研究作为教师教学生活的重要内容,倡导反思性教学,鼓励合作与互助,为教师提供接受专业引领的机会;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参与课题研究,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研究撰写教育教学个案,体现并生成个性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未来工程”来抓,制定各种政策和奖励措施,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台铺路。
  学校应以校本教材开发为载体,整体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多样性和弹性,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为提高课程适应性,学校应按照新课程理念整体优化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参照课程改革目标,考虑学校学生培养的总体目标,建立课内课外相结合的课程形式,开发丰富实用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开发突出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整合学校传统特色课程和学科间的人力资源。
  
  三、切实以学生为本,放大和谐校园文化意义
  
  “学校作为文化组织,在加速人的社会化中,只有自身的文化和谐,才能培养和谐的人,并引领社会文化的和谐”。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文化载体,是学校文化建设目的和价值所在。
  学校以“学生人人是材,教学是爱的艺术”为教学理念,把教学当作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教学方式和方法围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制订,教学的手段和艺术体现激励,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高质量的生命。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行为直接反映教师的专业素养,也直接决定着孩子的健康成长。素质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首先得有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有安全感,做课堂的主人,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新课程改革强调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凸显了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我们提倡师生之间的互问互答和情趣盎然的课堂对话,教师不再只是简单地灌输,答疑解难,而是引导学生去发现未知,探索新知。课堂呈现的不再是单纯的“教”而是主动的“学”的场景,并充满平等、和谐、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
  学校德育以“个性和谐、内涵丰富、道德高尚”为标准,构建由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途径,从课桌文化、饭桌文化、班级文化、活动文化等细微处抓起,营造一个高雅、宽松、和谐、自主、勤奋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再把“同学情”、“师生情”、“民族情”、“生命情”、“乡情”、“亲情”等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与他人共融、与集体共融、与社会共融、与所有的生命共融、与自然环境共融的人性品格,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的现代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