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谈案例研究

作者:谢记军




  教育教学案例的研究,堪称教师投身教育科研的一个起点。而经历案例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由点及面地反思与构建自身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促进个人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什么是案例和案例研究
  
  教学案例是对教学实践中发生的一个包含疑难情境或某些决策行为的真实描述。这个情景中,包含着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育家理查特说:“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曾有人这样描述: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它叙述有趣,引人入胜。
  教学案例的要点是:背景、人物、场合、事件与后果以及教者的个人反思。它的行文方式主要是以故事的形式,对于事件、困惑和师生交往的曲折经历用记叙的方法给予分析和反思。所以案例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事性的,当然,教师本人对于问题的探讨,以及最后的诠释和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教育界使用案例教学一般有两个层次:一是教师在教学时采用案例教材进行教学,以使学生由点及面、以一知多解地掌握学习内容;二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师资培训中使用案例。教育科研中的“案例研究”,是指教师作为研究主体,去发现、搜集、分析或撰写各种教育案例,对它们进行专题的或全面的研究,并在这个过程中,切实提升自己对教育教学现象和问题的自觉反思意识和研究能力。
  从类型看,教育案例可以涉及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既可以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方面的案例;也可以是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变的案例;还可以是描述学生及其各方面变化的案例。而教育案例的研究者——教师,既可以是教育事件的参与者、经历者,也可以是旁观者,这无关紧要。但真正要紧的是:作为研究者,他必须对案例中的教育现象和情境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论,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逐步积累独到的反思体验。应该说,教育案例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促进教师“因事而思”,在多元的教育现实中,寻找理性思辩的视角,最终更好地解析教育的本质,提升自己作为专业工作者的技能与素养。
  
  二、案例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选择案例研究作为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切入点,与我们进行教育科研的形态有关。我们知道,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它不同于专业研究者,不是为了就教育的本质、功能和规律,在教育理论方面提出新学说、新观点和新方法。而是一种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旨在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利用基础研究的成果,创造性地提出和制定可操作的方案、计划、对策和建议等。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特点是实践性和群体性的研究活动。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主要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情境中展开,通过运用和实践教育理论,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科学干预,带有明显的实践性特点。又因其研究主体是广大教师,因此又具有群体性。教育科研的方法是行动研究。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旨在提高教育行动的质量,以改进他们的实际工作为首要目标,强调研究过程和行动过程的结合,也即行动者直接参与研究,对实际工作进行反思和改进,因而具有较明显的“行动”特色。从上述因素分析中可以发现,案例研究对于中小学教师有着如下特殊的意义:
  1. 它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有人曾把案例研究比喻为“登天的阶梯”,的确,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教育理论揭示教育领域的一般规律,而教育实践活动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案例这一特有的形式则为他们提供了对不可预测的教育事件的把握方式,以及针对特定教育问题的解决方式。所以案例实际上成为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2. 它是老师们研究教育教学问题的优势。
  教育案例的核心是真实教育或教学情境中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这与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实际工作方式十分接近,甚至可以说,教师们就是“生活在其中”,这些案例对于他们而言,有着天然的熟悉与亲近感。因此,探讨实际案例中所描述的问题,恰恰构成了他们开展教育科研的优势与源泉。
  3. 案例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有学者曾提出教师专业结构的构成:A.原理规则知识;B.专业的案例知识;C.运用原理规则于特殊的案例的策略性知识。这里,将案例知识纳入教师的知识系统,如同医生拥有医案、律师拥有法律案例、工程师拥有工程案例一样重要。教师掌握大量的教育教学案例,将有助于他们从中获得知识,形成观念,并提高其教育决策和行为的能力。
  4. 教育案例是中小学教师独特的教研成果表达形式。
  案例用“叙事”方式写成。当有些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不适于写成论文,也不想记成流水帐,案例就成为教师梳理和记录自己教育生涯的很好形式。案例构成了教师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育史,有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5. 案例写作有利于教师反思日常工作和提高教学水平。
  经常进行案例写作,可以使反思成为日常教学的常规工作,而且具有不可替代性和现场感。有意识地进行案例写作,将有助于提升教师观察、发现和解决教育问题的专业水平。
  6. 集体研究案例,有利于同事之间的教育教学交流与共同提高。
  案例研究可以使教师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教师工作主要是种个体化的劳动过程,案例把个体经验变成了可以共享的财富。在教师之间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可以使教师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复杂性、教育问题的多样性,从而提炼出教师内在缄默的知识、价值与态度,促进相互之间的启发、交流和借鉴。
  
  三、如何进行案例研究
  
  在认识到案例研究的可行性与重要性以后,发现、搜集和撰写案例就成为必然的工作,这是因为,有了丰富的案例,才有可能开展教育研究。下面分别谈谈案例的撰写、搜集与研究。
  1. 案例的撰写。
  所有案例都是事件或故事,但不是所有事件或故事都是案例。每个案例必须包括如下要素:置于一定的时空框架;具有典型性的真实事例;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有冲突;对事例的描述具体独特,有过程,有变化;有始有终,情节完整。
  2. 案例的结构。案例一般应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主题与背景。每个案例都应有鲜明的主题,它通常应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或者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典型事例,要富有时代意义,体现改革精神;应是对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和背景(例如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等)的客观描述。
  (2)情境描述。这是案例的构成主体,撰写时要注意几点:①描写要真实具体,有细节,不能从“预设目的”直接跳到“结果”;②写作者要正视自己可能对描述对象存在的偏见,既要反映真情实感,又不能陷于感情宣泄;③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案例,反映纵向的变化或横向的比较。
  (3)问题讨论。写作者或研究者根据案例情境中隐含的问题或困境提问,以使读者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索,进而提出基于自己观点的解决办法。
  (4)阐释与研究。这是案例的评析部分,是案例写作者或研究者从理性的角度对之进行总结和反思,也可以提出建议供读者借鉴或参考。
  3. 案例的搜集。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除了自己撰写案例以外,发现和搜集其他教师或研究者撰写的不同教育教学情境中的案例也是必须的。这种搜集工作,可以发生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也可以发生在教师阅读教育著述的过程中,还可以发生在听课评课之际。总之,只要有心,中小学教师搜集案例的渠道将是十分丰富的。而通过他人的案例,得出自己的心得,如同把他人作为自己的“镜子”,能够为个人化的反思提供素材,这种“关注”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师自我成长的很好途径。
  4. 案例的使用与研究。
  案例可以有两种基本的使用方式:
  (1)教师仅把案例作为自我经验积累和反思的材料。这种使用方式具有个人化色彩,很少能对他人产生影响,但不失为教师展开个别化研究的基本形式。
  (2)教师把案例作为与其他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沟通和交流的工具。这种案例使用方式,是教师共同学习和研讨教育问题的有效方式。由于案例能同时作用于感性和理性的渠道,教师因而更易理解各种教育问题情境,并发生情感或认识方面的迁移,用于解决自身的问题和疑惑。与第一种案例研究方式相比,对教师的触动和促进往往更大,也因此更为有效。
  案例使用本该包含“研究”的含义,但是强调案例研究的目的在于,对案例不能够仅仅停留于阅读的层次,而要进行探讨、辨析与反思,缺少了后面三个步骤,案例可能会失去其启思的作用,而仅仅成为他人素材的堆积,终究不能“为我所用”。这也是中小学教师在案例研究的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的。
  在教学中要有效地开展案例研究,首先要有“问题”意识,在实践中找出解决解决办法,并整理成案例。要加强学习和反思,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寻找“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形成初步认识。可以寻求教研组、备课组同伴的帮助,把在“头脑”的“问题”拿出来共同研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案例研究的有效办法。有必要时,还要跨出校门,请求专家指导,以获得“顿悟”,完善教学案例。也可以从多种渠道搜集案例、不断反思教学,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地加以运用,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总之,中小学教师时时都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虽然案例研究不可能解决他们的所有困惑,但其“见一知多”的特点,以及强调“问题发现”的设问过程,直接促成了教师的职业内反思;更何况中小学教师进行案例研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与动力;同时,案例研究也将为我们的日常工作赋予研究性价值,有效提升自己工作的专业水平。所以案例是教学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观察别人的课堂,反思自己的实践。教师要真正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选择教学案例研究,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我们可以让我们精选的来自一线的鲜活的案例成为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的载体,因为案例是我们的实践和反思,所以我们会感到教育科研不再是陌生和高不可攀的,自己在案例研究中就得到了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