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蝴蝶效应”与教师的防微杜渐

作者:汤新春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1963年曾提出一个观点:一只海鸥扇动翅膀足以改变天气变化。在以后的演讲和论文中他用了更加富有诗意的阐述:“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能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这一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初次看到这个故事,觉得有些匪夷所思,甚至认为是为哗众取宠而制造的耸人听闻的寓言。然而,细思之,不得不承认这一效应内在的科学性及哲学价值。其实,在中国,类似的观点也常见于典籍。如“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而溃”,“千里之差,兴自毫端”等等。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也形象地说明了这一观点: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原因,可能导致一个不堪设想的结局。
  世界上的蝴蝶何止亿万,每只都在自由地扇动着翅膀;地球上不时有风暴肆虐,而新的风暴又在不断地生成中。尽管我们无法确认到底是哪只蝴蝶翅膀的哪次扇动导致了风暴,但我们确信这亿万只蝴蝶的飞翔真实地改变着天气。
  由此我想到了教育,想到了教师,“蝴蝶效应”其实也可进行教育意义上的解读。和蝴蝶的翅膀对气象的影响比,教师的教学权威性决定了他对学生的影响之巨大是无法估量的,学段越低的孩子,受到的这种影响越大。
  许多年前,和我在同一所学校当老师的同事讲的一个故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她的孩子当时在我们学校另外一个老师的班上,孩子小,不爱洗澡,哪怕身上满是灰尘满是汗水,妈妈也没有办法让孩子乖乖接受一次沐浴。但是有一天,孩子放学一回家,就对妈妈说:“妈妈,我今天要洗澡。”妈妈很高兴,忙不迭地为他准备香皂、衣服,当妈妈让他先洗洗头时,孩子拒绝了,妈妈问:“为什么?”孩子说:“我们老师只叫我们今天洗澡,没叫我们洗头。”妈妈听了,觉得好笑,说:“妈妈也是老师,我让你洗头。”孩子说:“我只听我们班上老师的。”
  老师的话在学生看来近乎圣旨,由此可见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威望有多高!君不见,许多低年级孩子在一起时,张口闭口就是“我们老师说的”!
  我的许多学生现在已经走入了社会,师生偶尔相见,学生们还常常回忆起我当年的某些话、某些做法,并告诉我说这些曾对他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当初我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教育是个很奇怪的事情,有时候你苦口婆心,费尽心机,但学生就是无动于衷,而有时候你不经意间的一句话、甚至一个表情,却让他(她)刻骨铭心,并对其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职业决定我们和学生必须长期相处,每天都要说很多的话,做很多的事情,我们无法知道哪句话会对学生带来这种影响。如果这种影响是正面的,那我们还算是良师益友,但如果是负面的呢?那教师岂不是误人子弟?
  也许这种说法过于夸张,但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我相信教育中的“蝴蝶效应”是存在的。古人强调“日三省吾身”、修德立范,这一道德要求对教师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我们只有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严格自律、防微杜渐,才能给学生以有益的影响,才能保证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