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成就教师 成就教育

作者:湖北省麻城市教育局




  编者按:湖北省麻城市秉承“以教师发展,促教育发展”的工作思路,自“八五”开展教师教育工作以来,始终坚持联系农村教育和教师实际,一以贯之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在提升农村教师素质工程中,开创性地把教师培训工作重点放在农村乡镇和学校,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在湖北以至全国引起较大的反响。本刊现摘录部分成果,以期与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交流。
  
  麻城市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南麓,是著名“黄麻起义”策源地,也是国务院确定全国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市)。全市国土面积3747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办事处,1个省级开发区,人口116.28万。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40所,在校学生19.7万人,教职工9千余人。全市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100%和96.7%,高学历比分别达到43%和37.3%,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达100%。近年来麻城市积极配合湖北省教育厅大力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和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强化教师教育,建立了教师队伍的补充、交流、培训、激励机制,通过引导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成就教师的同时,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一、立足实际,大胆尝试,实行城乡教师对口支援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小学入学高峰的到来,麻城教育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困难,最突出的是全市教师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城区教师富余,而农村学校教师缺编严重,且学科不齐、年龄老化。为解决这一难题,自1995年起,在实行教师全员聘任以后,麻城就开展了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挂钩结对”活动。农村税费改革后,全市先后清退代课教师和学校非在编人员4000多人,一次性解决民办教师2078人,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紧缺的矛盾更加突出。在全面核编的基础上,启动了两年一轮的“对口支教”工程,由城区和编制相对富余单位与缺编单位“一对一”支援,规定年龄在40岁以下的教师,跟踪培养的青年后备干部,全员聘任中的富余教师,符合教师职务晋升资格而没有农村学校工作经历的人员一律应到对口学校支教。对支教人员的待遇也有明确规定,包括教师评优、评模及职务晋升给以倾斜、补助个人工资并发放乘车补助费、对支教中的优秀人员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连续四年组织支教下乡和异地支教达1000余人次,涉及乡镇16个,对口支援的学校达70多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乡镇师资不足的矛盾。
  2005年湖北省教育厅启动“名师优秀教师对口支援农村教育计划”,由享誉全国的武汉崇仁路小学对口支援麻城。为此,麻城主动联系,多次组织教师和管理干部前往崇仁路小学听课、见习、取经,并邀请崇仁路小学名、优、特师前往麻城开展讲座、授课活动,与教师结成帮扶对子。仅2006年麻城有15名校级干部、11名英语教师分别在崇仁路小学免费学习1个月和半个月,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来自全市的300余名教师观摩了名、特教师的示范课,由谈宇贤牵头组织的武汉十大名师齐聚麻城,全市从小学到高中共有1000余名教师现场观摩了名师们的讲座、示范、点评,这种近距离、高层次的交流活动对推动麻城教研、教改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二、真诚关怀,放手使用,搭建资教生施展才华的平台
  
  2004年,湖北省教育厅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选拔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为农村教育带来了福音。麻城市作为首批接收县市,从市委、政府到教育部门、学校都高度重视,尽力为资教生搭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市长邓新生亲自过问安置计划,要求财政部门依据国家标准,按时足额保证资教大学生工资;分管教育的书记、市长多次到校看望资教生,送去慰问品,与资教生座谈。市教育局要求各受援单位要尽量选择条件好一点的学校集中安置,力所能及地解决好他们的生活问题,并切实保证资教生的工资及待遇与在职教师一视同仁。各受援学校除在政治和生活上关心,更在工作上放手使用,给资教生压担子。广大资教生更是以献身农村教育为荣,兢兢业业工作。2004至2006年全市共接受省派资教生191人,全部在农村编制紧缺的中学任教。资教生人均带主课2门以上,有44人担任班主任,还有部分人员担任学校中层干部。为了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各学校还安排了有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经验的老师负责搞好传帮带。教育局将资教生纳入在职公办教师管理,在职称评定、表彰奖励、年度考核等方面给予倾斜。2005年度,有1人被评为黄冈市师德标兵,3人被评为麻城市优秀教师,9人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2005年,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郭向远,省教育厅路钢厅长、陈安丽副厅长专程来麻城指导工作,慰问资教生;2006年3月,中组部、教育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团中央等五部委专程麻城调研资教生安置和使用工作。暑期,麻城教育局一名负责人和4名资教生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赴高校巡回演讲活动,其中黄土岗中学资教生张林还赴教育部作了专题汇报。
  
  三、精心组织,跟踪管理,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
  
  2005年湖北省教育厅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分批将农村教师送武汉高校免费培训,这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村的教育德政工程。麻城作为试点,将用3年时间完成普训任务。仅2005年共有中小学教师1176人、校长180人参训,居全省各县市之首。2006年共有560名中小学教师、71名资教生参加培训学习。为此,市教育局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专班。培训期间,分管局长常驻武汉,实行面对面领导,教管科负责全面管理协调工作,安排相关学科教研员参与本学科带队;各乡镇中心学校校长和教师管理干部全部参训,同时当好管理员。学员们都很刻苦,首批学员记录的课堂笔记达2150本,心得体会3010篇,论文1178篇,其中在高校简报上刊载文章124篇,被评为优秀学员166人,省教育厅为此发布《麻城专讯》。省级培训结束后,市局配合培训院校跟踪指导,要求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学校管理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二是教育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三是教学上贯彻新课改精神,把培养人放到首位。
  
  四、重心下移,送教下乡,做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
  
  为了全面提高全市中小学班主任的整体素质,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麻城市于2007年正式启动班主任培训计划,从4月开始,到年底结束,利用双休日,将所有班主任轮训一遍。鉴于麻城小学布局分散,农村地区交通不便,采取集中培训与送教下乡相结合的方式,把小学班办在乡镇,中学班办在城区,通过培训提升班主任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在上半年的小学班主任培训中,组成讲师团,针对农村山区的实际,精心设计培训内容,既有理论,又有实务,还有案例。在培训上实行市、乡、校“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邀请省专家、教授现场讲座答疑交流的“分享学习”模式,以及集中培训与校本研训实践结合的“学习——实践”模式。市教育局制订了配套的措施,包括组织管理、讲课情况、学习效果考核、学分登记、发放学员培训合格证书和班主任上岗证书等,并将考核结果与班主任上岗及津贴发放和对单位年终考评挂钩,有效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
  在狠抓中小学教师学历教育的同时,开展教师计算机培训、普通话培训和校长岗位培训,依托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和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开展各科骨干教师培训和英语学科培训。市电大与华中师大联合开办教育管理研究生班,首批学员60多人,将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育管理人才。实施“名师”工程,通过“阳光操作”,逐级评选出18名麻城市名师和813名麻城市骨干教师;8名黄冈市名师和668名黄冈市级骨干教师;2名“湖北名师”和62名省级骨干教师。每年的教师节,以市委、政府的名义表彰一批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和尊师重教先进个人,动员社会各部门为教育和教师办实事,做好事。通过开展“名师”、骨干教师评选活动,极大调动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促进了高水平教师梯队的形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起到了带头和辐射作用。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