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教师群体的心理自我调节
作者:王玉红
我们经常与一些教师谈话,发现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教师A说:“我做了十几年的教师了,可最近我总是没有成就感,看到学生就觉得别扭,一点喜爱之情也没有,连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也不想回答,看见学生不守纪律就想发火。”教师B说:“我每年都教毕业班,压力特别大,总是担心学生的成绩不理想,总是害怕我们班的学习比不上其他班,经常有失眠现象,还做恶梦,醒来后全身都是虚汗。真害怕明年教不成毕业班。”教师C说:“这学期也不知怎么了,干事没头绪,遇事急躁,没有教好学生,心里很难受,感觉自己误了学生,每当想到这,就觉得不如死了算了……”教师心理的不健康往往体现在错误的对待学生上,媒体上也经常披露有教师在学生脸上刻字、扇学生耳光、让学生吃粪便等等。这些事件的发生,足以说明了“施暴者”都有一定的心理障碍。不久前,我们依据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由心理学教师对我们周围的大部分教师进行了测试。检测结果表明,69%的教师有自卑心理,76% 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大,21%的教师有焦虑现象,60%的教师觉得工作中缺乏欢乐。调查表明,男教师的压力高于女教师,毕业班的教师高于非毕业班的教师。为什么这么多教师会出现这些心理问题呢?
首先,高要求体现不出高价值。教师一直被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受到人们的尊重,广大教师也在很长时间中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他们也曾经勤奋工作,乐于奉献。但是,近几年来,教师职业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物质待遇逐渐成为衡量一个人工作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主要指标,许多教师原来所坚持的理想和境界受到了来自物质方面的强烈冲击,致使许多教师弃教经商,或者已经对教学失去兴趣,热衷于办培训班、家教班,面对本职工作只是被动地完成任务,失去原有的工作价值,产生心理上的空虚。
其次,教师工作任务负担重。据统计我国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为9.67小时,比我国实行的8小时工作制约高出1.67小时,许多隐型的劳动付出还没有计算在内,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在学校就要工作10多个小时,而批改作业、备课、查资料、写论文等工作只能带到家里去做,所用时间有时长达4~5个小时。教师的心理压力也很大,特别是近几年来的教育体制改革,教师普遍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有的甚至心中充满了怨气,总想不通为什么自己辛苦教书育人半辈子,最后却落得面临被社会淘汰的结局。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社会、家庭唯分是举的做法,使教师不能享受到教育生活的快乐和乐趣,而是充满了疲惫和无奈,有33%的教师认为升学压力是教师最大的心病,24%教师认为学生成绩不好是生活中最大挫折。
第三,师不再比生强的失落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再是教师在先的时代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有时可能已经超过了教师,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样也会难住教师,再加上有的教师缺乏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就感到紧张,一问三不知或乱说一通。长此以往,导致他们的自信心完全丧失,教书已经成为他们难以应付的沉重负担。
第四,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得教师与社会的交往比较少,信息和情感的沟通不畅,容易导致他们的孤独、压抑、不愿接触社会、不愿交往,气量狭窄。这种闭锁心理导致教师人际关系紧张或者不会交往,也是导致心理障碍的一大原因。
作为教师面对这么沉重的负担和心理压力,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勇敢地面对生活,去享受教育生活的快乐和乐趣呢?因此,我们认为:
(一)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教师要学会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调节,缓解和减轻心理压力,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压力的自我缓解首先可以调整认知,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世界。认识到压力及其反应不一定是个性的弱点和能力的不足,而是人人都会体验到的正常心理现象,可以采取积极的压力认知模式,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寻求社会支持,使自己恢复信心、摆脱困境。作为教师还要学会放松情绪,减轻压力。因为心理压力产生以后,必然会伴随着情绪上的焦虑和高度紧张,而高度紧张的情绪又作为一种刺激反馈到人的身上,使人产生更强的压力感。因此,放松情绪对于缓解压力非常有效。情绪放松训练可以采用:(1)放松训练。即通过肌肉的紧张与放松的练习,从而使人体验放松的快乐,达到控制情绪强度的目的。神经的放松,尤其是大脑的放松对于消除紧张情绪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转移注意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很多情况下产生的紧张情绪是由于他们过分注意那些令他们担心的事物或情境所造成的。由于他们的注意和紧张构成了一个相互强化的系统,越注意越紧张,越紧张越注意,恶性循环,使心理压力不断加强。因此,转移的方法可以有很多,如经常进行体育训练,适当从事一些家务劳动,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手工劳动,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还可以为社会或他人做一些好事等等。(3)与人交谈。因为教师工作的方式是相对独立的,容易造成教师人际关系的紧张和交往范围的狭小,所以,当教师出现压力和心理紧张时,与人交谈,排解心中的孤独与苦闷,取得家人和朋友、同事以及社会上的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消除紧张情绪。(4)期限对比。即是使两种对立情绪发生冲突,使正面的积极情绪战胜消极的反面情绪。具体做法就是当教师感到紧张、压力过大时,找来一些极幽默的笑话、相声、漫画、书籍等来听或看,并从内心发出开怀大笑。因为人在笑时可以帮助人们减轻疼痛和不舒服感,消除厌烦、忧郁和紧张的心理状况。
(二)磨炼意志,增强抗压性
心理压力是人们对外界刺激进行反应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它的大小因人而异。同样的事件或刺激情境对不同的心理压力的大小是不同的。抗压性较强的人,对于系统刺激所感到的压力就较小;抗压性小的人,对于系统刺激所感到的压力就较大。所以,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磨炼人的意志力是增强抗压性的有效方法,也是减轻心理压力的重要心理基础。(1)教师要明确自己行为的目的性,增强教师育人的神圣感、使命感、责任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信念独立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在行动上克服受暗示性,不屈从于周围人为的压力,不为别人的言行所左右。(2)教师要加强意志果断性的锻炼。为此,就是必须全面而深刻地考虑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方法,懂得所作决定的重要性,明辨是非,当机立断,克服犹豫不决和优柔寡断。(3)教师要注意自己自制性的培养,学会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懒惰、恐惧、紧张、愤怒和失望等不良情绪。
(三)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圈
心理学家早就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心理健康水平就高,对挫折的承受力和社会适应力就强,在社会生活中也就更容易成功。因此,教师要学会与人交际,善于与人交际,将自己和谐地融入到各种人际关系中,保证健康的心理,更好地教书育人。其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尤为重要。而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最重要的是技术必须成为与学生沟通的“高手”,知晓学生的“内心世界”。(1)调整与学生交往的态度,这是师生间沟通成败的关键。学生是善感的,他从老师的眼神、语言、语调中就能感到老师是否喜欢自己,从而据此做出相应的反应。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我们往往能从别人的脸上读到自己的表情。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际交往态度决定着交往成败的道理。因此,把自己的学生想象成“天使”,就能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2)避免使用易造成师生沟通障碍的错误语言。教师在和学生交往的过程中,不能使用发号施令的语言,如命令、威胁、强加于人的观念、过度的专断等,这些做法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即使口头上表示顺从,也不容易产生积极的行为。教师不要傲慢无礼,如训斥、揭露等,此类做法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明显贬损学生的意味,从而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随之学生可能出现反攻击的心态。教师还不能使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如暗示性中伤等,教师使用此类语言是希望学生听懂弦外之音,但是此类语言往往对学生的伤害非常大,因为其用意中隐藏着的是对学生的厌恶和轻视。
(四)学校要为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学校是教师最经常、最重要、最直接的工作与生活场所。教师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在学校中进行的,所以,学校的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心理健康,学校环境不佳最容易引起教师行为受挫。据有关调查表明,教师的心理困惑集中在“学生难教”、“工作压力过大”、“信息管理不当”等方面。作为学校领导,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针对教师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提高教师的心理满意程度,使他们始终保持心理平衡,其中包括教师觉悟的提高,帮助教师确立合适的个人奋斗目标,同时在教师成功或失败时要引导其正确地总结,学校领导还要致力于优化校园人际关系,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
社会的不断发展,给人带来的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更多的时候,是挑战往往大于机遇。教师的工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我们决不能被压力压倒,应该变压力为动力,用积极的情绪进行创造性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用成功去体会生活的喜悦,从而享受教育工作的全部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远我. 职业心理健康自测与调解[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5.
[2]钱铭怡.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