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浅谈学校管理者如何实施对人的管理

作者:李显春




  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改革,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学校教育中,教育和教学是两大基本活动,教师在这两大活动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师工作积极性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甚至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所以,如何利用各种因素,较好的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就成为学校管理需要研究的首要问题。而学校管理是人的管理,只有调动全体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的。所以邓小平同志曾精辟地指出过:“所谓管理,主要是做好人的工作”。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和一切成果都离不开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他们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有自己的角色地位,学校领导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的对象,教师相对于学校领导是被管理的对象,但他们又是学生的管理者,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主要通过教师的中介作用,最终落实在学生身上,而学生的质量又是评价一所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标,所以教师在管理链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因此笔者认为,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是强化教育教学管理的基础。
  
  一、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
  
  过去,以升学为分水岭,升上大学就算人才,升不上大学的就不算人才,这种狭隘的人才观必然导致以唯分数论的质量观。但是在提倡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今天,这样的人才观和质量观必须予以扬弃,我们应当面向未来,树立培养有较强综合能力和健全个性心理品质的未来的建设者的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讲究科学和谐,重视实践,鼓励创新,实现全面育人。这里所讲的全面育人并非一句空头口号,它包含了德育育人、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一句话,它是学校全部工作的意义所在,它汇聚了全体教职工的心血和智慧。
  
  二、具备良好的交往沟通能力
  
  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是属于一定的群体,所以他必定处于一定的人际关系之中,人际关系是在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在人们彼此交往的过程中,通过信息和对象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学校领导作为教育教学管理者,这一角色地位决定他面对三个层次的人际关系: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与社会其它有关部门以及与家长的人际关系;与校内领导层内其他个体的人际关系;与师生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获得环境信息,得到必须的支持和帮助。领导层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使班子人员在认识、情感和行动上协调一致,成为坚强有力的决策指挥核心;与师生构建的良好人际关系,可以使教育教学管理顺利运行,提高效率,达到预期的目标,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非权力性影响。
  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学校领导就必须具有良好的交往沟通能力。沟通是交往过程中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包括思想、情感、观点、态度的交流,它具有双向反馈的程序。在与教师的交往沟通中,学校领导必须有深入细致、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只有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细致地调查了解,才能掌握教师的思想、情感、态度和观点。交往沟通才有基础;只有平易近人,教师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交往沟通才成为可能。
  
  三、富有饱满的创造精神
  
  创造力是能力素质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标志。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要以创造性的设想和主张作为契机把全体教师组织起来”。这是因为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由于教育对象学生的不断变化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学校教育也必须在内容和方法上作出相应的变化;这也是因为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要求学校教育作出相应的变革,而这种变革不可能有统一的现成模式和放到各学校都一样有效的固定经验。
  学校领导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创造精神必然植根于对教育教学业务的熟悉和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把握。其主要表现在决策活动上,学校领导在强烈的进取心和事业心的推动下,广泛收集和准确把握社会信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针对本校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然后大胆决策,精心计划,精神奋发地带领教师投入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开拓自己的成功之路,在这一过程中,学校领导敏锐的预见性和坚定的自信心也显得十分重要。
  
  四、运用需要与动机原理,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一是利用需要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师的需要有:物质需要、发展需要、自尊需要、成就需要。需要与工作是密切相连的,教师的自尊需要、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高层次的发展需要和成就需要。从而使教师增强对工作的自信心,提高工作效率。在具体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利用需要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要注意以下几点才能发挥良好效应:把握适当的度,有创意地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这样有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需要价值观,激发其工作积极性。重点发挥主导需要的作用,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有不同的主导需要。针对主导需要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可事半功倍。例如,针对青年教师的主导需要是发展需要这一情况,学校一方面可以为其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要关心引导他们,使其懂得要“为社会培养,为社会服务”的道理。从而进一步诱发他们的成就需要与贡献需要。又如中年教师的主导需要是成就需要,在给他们提供教学和科研条件的同时,启发他们认识到成就的取得还要依靠群体的力量,学校创设机会,引导他们向名师方面努力,力争在事业上有所作为,从而诱发他们的归属需要等。加强正面引导,化解需要冲突。教师的需要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对于正常的、合理的、可以理解的需要,学校都应想方设法予以满足。对于有些过分的、不合理的需要,我们应当分析情况,区别对待,因势利导,将他们的需要引导到正确轨道上来。
  二是利用动机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动机是为实现一个特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所以,要了解并合理满足教师的各种需要,使教师为满足各种需要而产生动机,从而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如领导者对教师的赞赏,就是一种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诱因。还可以通过直接性工作动机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1)、加深认识,明了工作意义。要使教师深切感受到他所从事的工作与国家命运民族兴旺直接相关。具体方式是组织教师学习、讨论、参观等帮助教师看到自己劳动的重大意义,从而激发他们对工作的认同感而努力认真地工作。(2)、巧妙安排,使工作多样化。想方设法巧妙安排,让教师有机会从事不同内容的工作,从而增加对工作的新鲜感。(3)、因人而异,确定工作难度。有一定难度的工作对于能力较强的教师来说很受欢迎,即使那些缺乏建设性能力的教师若能经常有意识的适当安排有一定难度的工作,并鼓励、支持、帮助他们去完成,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姓。(4)、适当放权,强化工作责任。协调各项管理工作,给予各职能部门更大的自主权,保证其相对独立性。各部门根据学校工作的目标和总体要求,在明确职责的前提下,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样,在工作中给教师一定的自主权,使其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自主设立目标,选择方法解决问题,有助于其明确工作责任感和自尊心的满足,从而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也可以利用教师间接工作动机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师的间接工作动机不与本身联系,而与其工作有关的事物相联系。如:优化工作环境,使教师在美好的环境中工作。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师工作的物质条件上,一方面建设好必要的工作生活方面的“硬件”;另一方面尽量使校园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另外,要保证教师在医疗保险、生活福利等方面不断提高待遇等,使教师安心工作、积极工作。
  三是利用情感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利用情感特点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教师保持适当的期望值,启发教师从不利中看到有利的一面,学会自我解脱。对一些心境不好的教师可适当改变环境以化解不良的心境,同时要引导帮助教师调节情绪,保护积极的激情控制和消除消极情绪,使他们用理智驾驭情感。增强情感投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情感投入,优化人际关系和心理氛围。管理上以人为本,“爱”字当头。要理解、尊重、依靠、关心、信任广大教师,既要在工作中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努力向上;又要在政治上给予关心,在生活上给予关怀和帮助,结合日常管理中对一些细节问题的“人格化”处理,创造一种温馨、和谐的心理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