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学校制度管理要“三思”

作者:金坤荣




  近日参加一个学校管理研讨会,一位校长拿出厚厚的一本《制度汇编》告诉大家,他们学校注重制度建设,各方面的制度应有尽有、健全规范。笔者粗粗一翻:单单是教学管理方面的制度就有校本教研、听课评课、教学评价等十几项制度。可是会后与该校教师交谈,隐隐感觉到,这些制度是喊在口头上、写在册子里的,管理上存在着“重建设、轻执行”的现象。
  众所周知,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在学校,制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保证,是学校实行管理的基础,是管理的原则。但制度不是装饰品,也不是标语物。制度是用来管理的,是保证学校管理有序、有法可依的。因而笔者以为,学校制度管理要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要保证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可行性。
   制定符合学校管理实际的制度,是学校实施和谐管理、提高管理能力的前提,也是学校提高执行力的基础。据说,某校严格教师考勤,规定教师上班期间一律不准外出。这样的制度就不符合实际,不能以人为本,自然,执行力就缺乏坚实的基础。学校制度,要考虑学校的实际校情和地域特点,要考虑教师的可接受性,要适应教师的“最近发展区”。这样订立的制度就比较妥当合理,有利于强化其激励和约束功能。
  其次,要严肃制度的坚强执行力。
   美国ABB公司董事长巴尼维克曾说过:“一位经理人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也曾说过:“一个企业的领导要有将一件事从头抓到底的韧性”。虽然这些讲的是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中的执行力,但对于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来说,执行力的重要性同样显得举足轻重。
  有人说,管理的灵活或许是一种艺术,而制度的灵活则往往是一种灾难。“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这种论调其实是对制度执行力的随意践踏,也是对学校有序管理的野蛮冲击。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一旦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制度,如何执行、执行得是否彻底公开就显得至关重要。没有执行好或执行有偏差,任何好的决策或目标都不可能成功,再健全再完善的制度也只是墙上画虎成为摆设,学校的发展也不过是海市蜃楼、昙花一现。“把一套好制度执行好就是一所好学校”。事实证明,制度制定以后关键是执行。考核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考量一个学校制度的执行力。
  其三,注重刚柔相济,制度要与人本相结合。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强调制度的执行力,这是对的,但在执行制度的同时,还要挖掘制度中蕴藏的“人文关怀”,还要体现制度决策者的人本意识。在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公平性、公正性的同时,要充分体现制度的“柔性”一面,要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不能是硬绑绑的铁石心肠,好似无话可讲无言可说。管理者要以心换心,以真情实意来打动教师,以有效的人文关怀鼓舞促进教师发展。某教师欲评高级职称,须有年度先进荣誉。他向校长“讨”年度先进。校长严格执行教师评议和行政推荐的办法。最终该教师未能与“年度先进榜”沾上边。但校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根据该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突出的特点,一方面要求该教师在信息技术教育上发挥引领作用,一方面积极向上推荐信息技术教育项目的先进名额。结果该教师尝到了先进项目的“感觉”,职称评审也顺利过关,人文化的关怀使教师工作劲头更足了。
  因而,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学校管理者不妨反思探究一下:学校内部制度是否切合校情实际?学校制度是否具有很强的执行力?制度执行中是否充满着人本关怀?以笔者看来,这三者实在是以制度管理学校的关键问题。
  栏目编辑 程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