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浅谈教研论文题材的发掘

作者:王健龙




  教研论文写作同文学创作一样,也要有“生活的源泉”,要想自己的写作之渠长清如许,那就要做教学读书的有心人,时刻注意捕捉教学中的思想火花。一个不经意间稍纵即逝的念头,或许就有一篇大作孕育其中。做有心人首要做到勤积累,不断丰富自己写作的材料仓库,材料掌握得越多,你就越有发言权,所谓“厚积薄发”。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找准切入口。从教学研究中发掘写作的话题当是教师写作教研论文的捷径。 “愤激出诗人”这里主要是指教者对某一教学材料产生的内心震动和波澜,正是有话要说有话可说之时,那就要抓住契机。将要说的说个透彻淋漓。
  从笔者写作教研文章的实践来看,语文教研论文写作,主要从自己教学研究中引出话题,说出自己最想说到的地方。那么,究竟如何来寻找题材、引出话题呢?一般说来可以从下面几个途径人手:
  
  (一)从课题实验中开掘
  以教育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我们基础教育教学值得探讨的问题较多。作为一线的教师,应该都有深切的体会。如果我们把实践中调查、实验、收集到的第一手材料,经过归纳、比较、分析及得出的结论进行进一步论证,然后诉诸文字,或写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或撰写论文,寄给有关刊物发表,求得社会承认,那将是一种老圃巡园般的快乐。在笔者主持《初中语文课内外衔接》、《初中综合实践主体评价研究》及参与《语文读写说综合实验》课题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撰写了《课内外衔接方法探微》《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走出读写说综合教学的误区》等十余篇案例、论文,分别发表在《语文建设》、《新课程研究》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
  
  (二)从教学实践的闪光点中捕捉
  教研论文的写作的源泉在于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每个教师都会有令人欣喜的、成功的实践,这个成功,不一定是很大,可以是一堂课、一个教学环节、一个问题设计、一次作业训练、一次改革探索。成功了,不妨仔细想想;为什么会成功?主要收获在哪里?为了改变传统的作文评改方法,笔者做过几次让学生自改、互改作文的尝试,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便于操作的程序。后来,在对这项活动作进一步思考的基础上,将它整理成《自改作文五环节》一文,发表在《中学语文》杂志上。
  
  (三)从教学实践反思中悟出
  教师的教学不可能十全十美,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失误也是正常的。教学失误老教师有,新教师也许更多。本来设计得好好的,可一上讲台,结果讲得乱糟糟的。面对失误,也可冷静想一想:为什么失误?主要症结何在?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等等。对失误进行深入思考与认真总结,也是论文写作的一个内容。十多年前,自己还是青年教师的时候,在一次公开课上过于紧张,未能发挥出平时的教学水平,甚至板书题目也写错了。后来,自己听其他青年教师的课也经常发现他们遇到这种情况,事后自己进行反思,关于教学的知识性、方法性失误,人们关注较多,研究不少,而上课时由于心理状态导致失误研究较少,于是自己结合自身体会,分析教师上课时出现种种心理的原因,探索调节情绪的一些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作一些尝试,效果很好。此后,我撰写了《教师课堂情绪调控四法》一文,并被有关刊物发表。
  
  (四)从他山之石中借鉴
  作为教师,经常阅读别人的论文是很有必要的。看了某篇文章,我们可能赞同其主要观点,想做进一步研究;或者,不同意其中的观点,想来一番商榷。这种情况,既可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触发写作的灵感。当然,阅读范围要尽可能广一些,不要只局限于自己的学科,最好也不要只限于教育这方面的,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要尽量看一些别的专业、别的行业的论文,哪怕只看看标题和内容提要也好。我的很多文章都是受了别人的启发而写出来的。如在阅读新课标解读的相关文章中,余映潮老师《走进充满美感的新课堂》的文章中有关“走进体验感悟的课堂”的阐述,引起共鸣,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写出了《激发学生体验提升语文素养》一文,发表在《中华活页文选》上。
  
  (五)从钻研教材中发现
  教材是教学教研的载体,是教师最熟悉的教学资源,在钻研教材中发现话题,引出话题,说出自己最想说到的地方,这应是我们发掘话题的主要途径。
  一是说在教材的美妙处:我的《<醉翁亭记>的艺术特色》、《妙用副词添神韵》、《苦心孤诣匠心独运》等三十多篇文章就是在谈文章的美妙处,让教材内容的美充分展示,将外在的语言美、内在的逻辑美、蕴含的思想美进行整体透视,使读者在你的导引中破译密码、消解谜团。从而净化心灵,升华感情。
  二是说在教材的商榷处。教材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很多地方值得探讨,这正是我们写作的切入点。如编者对《岳阳楼记》一文的主题的提示泛泛而谈,忽略了这篇文章的本质特色,既不能让学生信服,教者也不能满意,我就写了篇《<岳阳楼记>的主题再认识》,得到同行的认可。特别是《语文课本语病举库》这一文产生了较大影响。
  三是说在自己的独到处。我在教小说《鲁提辖拳大镇关西》一文时,发现它里面的数字有着独特的表达功能一数字显性格、数字串情节、数字彰主题。利用这个发现来指导教学,把“数字”作为教学的突破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在教学《范进进中举》等篇目时进行验证,从中归纳出一种解读小说的方法——数字解读法。相关论文《<鲁提辖拳大镇关西>中的数字内涵——兼谈数字解读法在小说教学中的运用》发表在《中学文科》杂志上。
  
  (六)从多方交流中获得
  在日常生活中,当你与学生谈话,与同行交流,听专家报告,听家长意见时,都会有很多的想法不期而至。对这些想法要善于捕捉,不放过任何机会,这和其它研究一样需要理性,即科学方法,也需要情感,即研究的冲动。很多美好东西的产生可能先从感性开始,然后是两种结果:升华或消失,这就需要养成一种习惯:注意随时收集信息。2004年,在浙江宁波举行的全国中语会课堂教学中心第三届年会上,我有幸结识了沈阳市语文教研员徐惊尘先生,与徐先生谈起了新课程改革,谈起了语文教学,徐先生认为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最薄弱环节在于作文教学。即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缺少三种意识,即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发意识。
  和徐先生交流后便完成了《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这篇文章,受到徐先生好评。
  
  (七)从积累的资料中提炼
  写教研论文和写其他文章一样,要做有心人。论文题材的来源是相当广泛的,它不只来源于教学实践。不能只限于教材和参考书,要留心丰富多彩的生活,也要留心一般的报刊杂志。在浏览书报杂志时,手要勤,及时把有关资料做成卡片,卡片上要写上题目、作者、书刊名称、日期、内容提要,然后分门别类(也可用电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