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教师的幸福,源于对孩子们的真切眷注

作者:曹冬云

活,成绩不错,尤其热爱体育活动,是班上的体育委员,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养成了逃学打游戏机的坏习气。我怕带坏了一帮人,有好几次,真想当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可一想到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小孩子也不例外,我就强压住怒火,顶着天黑路远,耳闻蛙鸣狗叫,上他家请求家长的配合。谁知去了几次都没碰到人,后来才知道他的父母长期在外做生意,根本无瑕顾及孩子。原来如此,从那以后,我不再那么生气了,总是心平气和地找他来我的办公室坐坐,来我家吃饭。感受着来自老师的这番在父母身边都极少享受到的温暖,这个性格倔强、顽固的孩子终于变回来了,变得跟往常一样爱学习,爱体育活动了,我的内心不由地涌动着一股苦涩后的甘甜。就在今年中考期间,我接到了意外的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一个陌生但又近乎熟悉的声音:“曹老师,您好!是我,您听不出来了吧!我是您的学生刘维呀!”“老师,我现在没有在学校读书了,在部队当兵,还当了班长呢!小时候我不懂事,现在长大了才知道你过去是为我好……”多年不见,听到我的学生已长大成才,我握着电话的手久久不愿放下,心里好一阵激动,这不也是尊重的力量吗?
  尊重是对他人人格和价值的肯定,这是一种品质,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心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没有理由苛求他人不犯错误,尤其是教师,面对正在成长,自尊心强,充满灵性的孩子,更不应用不屑一顾的神情嘲笑他们。其实,学生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他们同样需要关怀,理解,更需要尊重,这是教师的感染力所在,它像一缕春风吹拂着学生的心灵,分享学生成功的喜悦,抚平学生心灵的伤痛;它像一泓清泉浸润着学生的精神世界,给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养料。从根本上说,只有学会了尊重别人,才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
  
  蹲下来欣赏孩子
  
  故事四:这还得从我的学生读三年级的时候说起,那是一节竞选班干部的班会课,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上台毛遂自荐。使大家感到惊奇的是连平时不大爱说话、行为懒散的马小军也上台竞选劳动委员了,别看小军平常默不作声,这回还真憋足了劲,面对台下众多对手,他最后高声宣誓:“请大家等着看我的行动吧!”说完,他不好意思却又信心十足地回到了座位。按理说,我应该带头为小军的勇气和自信喝彩,可是我没有这样做,并且就因为成绩不太好而没有给他一个锻炼自我的机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在批改学生周记的时候,我读到了他写给我的这样一段话:“给我们一方土,我们会成为浩瀚的海洋;给我们一片云,我们会成为绚丽的彩虹;给我们一点掌声,我们会成为耀眼的星星;给我们一点权利,我们会成命运的主人。”一口气读完他的周记,我不禁为自己当时的主观臆断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就因为成绩不太好,在他“慷慨陈词”后连掌声都那么吝啬,我太专制了,这对单纯的小军的心灵是多大的伤害啊!在随后的时间里,我和大家都一致推荐让小军担任班级卫生区的第二劳动委员,从那以后,我班卫生区总是被评为“洁、亮、美”的卫生示范区,小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他竞选时的誓言。
  如今的小军也已长大了,即将跨入高等学校的大门,可无论他走到哪里,却总不能走出我的视线,是他教会我该如何去欣赏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孩子;是他让我深深地懂得,蹲下来欣赏学生,原来也是这样美丽。是呀,看人如看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师要培养的是学生未来社会生活中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也许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武断和冷遇,变成了他们成长历程中的绊脚石和拦路虎,使之失去了学习热情和生活勇气,变得郁郁寡欢、彷徨苦闷,导致人格残缺,这种损失将无法弥补。因此,为人师者,需要的是用不同的眼光去欣赏不同的孩子。伯乐能相千里马,情人眼里出西施,教师也要具备这种眼力,如果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就永远见不到茁壮成长的禾苗。蹲下来吧,你定会欣赏到花儿绽放的娇艳,会嗅到沁人心脾的缕缕馨香。
  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在对美好事物的自觉追求中,才会有真正的幸福。”在教育这片肥沃的芳草园里,我将继续牢记着陶行知老先生的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真正成为一名笑对阳光的园丁,为园中花朵飘散芬芳。而永不知疲倦地耕耘着,这将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追求。
  岁月如歌,如歌的岁月是陪伴孩子们的成长;
  生命如花,如花的生命是收获孩子们的依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