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丁应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此,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语文综合素养教学——作文教学中,尤其应大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
  
  一、用生活,促自主,强兴趣,积累素材
  
  1、贴近生活实际,增强兴趣
  “自主性学习”的基本品质是主动性,其表现形式是“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内在的需求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来自学生的主体。为此,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农村小学中,特别是起步作文教学,教师就应该特别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如笔者在进行一年级口语作文(说话课)的教学时,或利用教科书中的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句);或结合家庭情况进行简介;或运用学校环境介绍自己的校园等。在课间或课外,让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景、人、物、事等大胆地自由地说出来,教师加以指导和鼓励,学生都能踊跃参与,积大地提高了作文的兴趣,也为书面作文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进行三年级书面作文时,笔者将学生对作文的惧怕感进行了转化:作文其实是把自己想说的话,有序有主次的写出来。当学生知道这就是作文时,便消除了对作文的惧怕感,均能写出自己的所想所说,提高了对写作的兴趣。
  
  2、以“趣”促“文”,积累素材
  在学生对作文有了浓厚兴趣时,笔者以此注重引导,让学生知道作文不仅限于写自己的语言,应注重借鉴前人的语言成果的精华,体现美感和情感。于是,便让学生主动收集和识记成语,优美的词句,各种修辞手法。同时,主动观察收集身边的景、人、物、事。采用学生自己规定任务的形式,每周学生均能收集一定数量的素材。这样,为学生积累素材大开方便之路,对学生的作文创作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升华打通一条捷径。
  
  二、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审题立意,谋篇布局
  
  探究性学习,有三个基本目标:即理智能力发展;深层次情感体验;构建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据此,在作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这一方式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作文教学中,作文的题目,本来就是一个问题,学生必须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即审题立意)。例如“难忘的……”这一半命题作文,学生必须探究自己应该写什么,突出什么。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有的写“景”,有的写“人”,有的写“物”,有的写“事”等不同的内容。每一个学生都能探究出“情感”基点——“难忘”。同时,结合通过自己探究发现的结果,进行谋篇布局的探究,拟定自己的作文提纲。利用探究性学习的开放性,让学生主动与别人拟定的作文提纲进行探究,指出相互的不足与长处,优化自己的作文构思,达到谋篇布局的合理性。经过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该次作文中,有采用前后呼应方式;有采用倒叙方式;有采用插叙方式等等。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主题明确,情感突出,体验深厚。谋篇布局得以合理优化。
  
  三、运用合作学习方式,加强增、删、修、改
  
  合作学习方式本身就具有互动性、互补性、互助性、自主性与评价性。运用这一重要功能进行作文教学,其功效极大,既能提高学生的评判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在学生完成自己的作文后,往往存在“当事者迷,旁观者清”的现象,即学生不尽可能的发现自己习作中的失误。为此,笔者常常让学生组成相应的修改小组,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相互的交叉性增、删、修、改。此前,教师对修改的方法进行指导,对修改的范围进行指导,注重从字的正确与否,词的得当与否,句的准确优美与否,篇的布局恰当与否,情感的体现与否等方面进行指导。学生便能从“字、词、句、篇、情感”等方面详尽地评判、修改别人的作文。如在一次学生作文修改中,原句为“春天来了,百花盛开。”经过学生修改后变成“春姑娘翩翩而来,妩媚多姿。”通过这样一改,既写出了春的美艳,也写出了春的动态,更写出了对春的热爱与赞美。通过这一种学习方式的运用,既增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评判能力,审美能力,也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达到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写作技巧。
  
  四、通过合作探究,强化方法的积累
  
  俗话说:“一人肚里一条计,三人肚里一本戏”,通过不同学生的共同探究,总结出写作的规律。以同一类特征,延伸出一定模式的作文。在探究中,一定要抓好启发、延伸、探究与提炼环节,把握好主次方面,万变不离其中,从而积累出横向的多种方法。
  总之,自主、合作、探究这一现代学习方式,不仅是教育观、价值观、人才观的变革需要,更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大力推广,大胆尝试。只要深入研究,结合实际,合理运用,一定能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育人质量。为教育教学开拓出一条捷径。